
查理芒格曾說過,想要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最好的辦法是讓自己配得上它。這是一個簡單的道理,也是一個黃金法則。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在羨慕別人事業上的成功,但是卻沒看到他們背後的努力。
就像,當記者在問到科比「你為什麼會成功?」科比回答道,「你見過凌晨四點鐘的洛杉磯嗎?」
我們都是平凡人,與其艷羨別人的成功,不如學習別人的努力。
在美國,有一群人被稱為「1%的精英」,他們一般擁有比較高的學歷和社會地位,從事著令人羨慕的職業,家庭總收入超過百萬美元,在富人區擁有獨立的別墅。
在普通人眼中,雖然這1%的人的財富已經是「天文」數字了,這些精英也站在了社會金字塔很高的上層,過著令人艷羨的生活,但是你如果並沒有以上具備的條件,是從底層一步步往上爬的,那麼以下經驗可能適合你。
不怕做基礎的事情
「基礎」也就是很基本的任務,在職場中沒有任何含金量的事情,誰都可以做,但是這也不代表誰都能幹的好。
很多人不愛干「基礎」的工作,原因無非有幾點:
1. 事情過於簡單,讓我幹這種事情簡直是大材小用。
2. 這些看似簡單的事情有太過於瑣碎,沒有太多興致。
3. 事情很基礎,機械性的去完成,太浪費時間。
其實華為老總任正非說「公司永遠不會提拔一個沒有基層經驗的人做高層管理者」,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每一個環節都會對自己的人生有巨大的意義,所以要十分認真地去對待現在手中的任何一件工作,十分認真地走好職業生涯的每一個台階。
把每一件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
聽過最無奈的話就是:我不在乎
是的,你什麼都不在乎,所以你工作三五年還依舊在現在的位置,拿著微薄的薪水。
曾讀過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小鎮上,一位路人問三個石匠在做什麼。
第一個石匠無可奈何地嘆息說:「我每天都枯燥無味地搬石頭砌牆。」
第二個石匠神色凝重地說:「我的工作很重要,我得把牆壘好,這樣房子才結實牢固,住起來才舒適安全。」
第三個石匠則目光炯炯,自豪地說:「我的責任十分重大,這是鎮上的第一所教堂,我要將它建成百年的標誌。」
十年後,第一個石匠仍在另一個工地上砌牆;第二個石匠卻坐在辦公室里畫著圖紙,他成了工程師;第三個石匠則穿梭於全國各大城市,他成了國內有名的建築商。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說過:「如果只把工作當作一件差事,或者只將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那麼即使是從事你最喜歡的工作,你依然無法持久地保持對工作的激情。但如果把工作當作一項事業來看待,情況就會完全不同。」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有人抱怨自己的工作太簡單,太平凡,太沒有前途,終日憤憤不平,得過且過。殊不知「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人連最簡單的事情都干不好,又如何能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呢?
給別人的永遠比別人要的要多
之前聽過這一個事,王先生是某家外企的領導,當他每次需要10個 ideas 的時候,他的下屬莉莉永遠是想20個,需要20個的時候就想50個。不是因為害怕什麼,只不過是因為過不了自己這關。
他們永遠想給別人更多,永遠想給別人驚喜,永遠想證明,事情可以被做得更好,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是人而非機器人,有腦而不止有手,而是因為,只有當你不是一個被動的完成任務的機器型人的時候,才有可能從工作中得到真正的樂趣。
勤奮,超乎常人的勤奮
你心中的勤奮是什麼樣子的?
不同人對勤奮的定義可能不同,但是他們的那種辛苦絕對更接近朝五晚九而不是朝九晚五。
同樣是一份研究,延伸的閱讀和思考是無止境的,你總是知道早早幫自己喊停,他們卻想用力到最後一刻才不遺憾。
「成功」是個讓人很羨慕的詞語,但也有人認為三十歲前年薪百萬,這不是也絕不應該成為成功的指標。
如果你去問那些做到了的人,這樣花將近十年的青春和人生去交換到底值不值得,很多人會說不值得,剩下的可能大部分連自己都不知道。
選擇鬆弛的人生非常好,只要你快樂。畢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才是世上唯一的一種「成功」。
但是請不要只看賊吃肉,不見賊挨打,任何得到背後必有巨大的代價。
你可以抱怨很多事,只是永遠不要抱怨,你得到的太少了。
最後,把做喜歡一句名言送給正在職場奮鬥的你們;「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