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對中國文化一向比較痴迷,尤其道家,曾經多次在公開場合講到對《易經》的推崇,他在清華大學MBA班演講的時候說:
「幾千年來,易經一直被人們譽為「群經之首」,這是因為易經包羅了宇宙萬物產生、變化的的根本規律,其原理被無數的智者所證實並廣泛得到應用,甚至所有的哲學思想,在易經裡面都能找到蹤跡……我還是要提醒各位,在東方裡面,我們有很多了不起的東西,做生意到一定程度多看看《易經》和佛家書對你是有幫助的,企業到一定規模儒家思想對你是有幫助的,然後你要想領導力請大家關注道家思想出奇制勝,這中間其樂無窮。」
可見《易經》對他的事業是非常有幫助的,而李嘉誠更是專門有請到通曉《易經》的大師,在自己做很多決定的時候,予以意見上的參考。所以我們應該正視《易經》中的哲學智慧和人生道理,而不是簡單的把它看成一個「算卦之術」。所以壹點君今天為您整理最經典的十句易經之言,並聯繫實際予以解釋,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馬雲多次在阿里巴巴的年終信上強調:「要擁抱變化、挑戰變化」,這是阿里巴巴一個重要的企業文化,相信馬雲也是受到了《易經》中這句話的啟發。這句話的意思其實非常簡單,路走不通了,就要積極去改變,改變了才能解決問題,路就通了,只有這樣才能長久。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其實這句話還有後續,就是我們熟悉的「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因為量變導致質變,小善事做多了,就會有善名,累積成大善;而小的惡事做多了,慢慢就成了大家口中的惡霸,開始小偷小摸,覺得問題不大,可能後來就要殺人越貨,最後案發之後追悔莫及!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我們的傳統文化,其實是強調「形而上」的,追求的是立功、立德、立言,是治國平天下,而不是去追求物質上的饜足。比如金錢、地位等等。一個是道的追求,是希望得到人生的智慧,從而得到滿足;一個是對器物的追求,只是低級的慾望,有時候可能得到越多越空虛。
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君子和上位者交往,不諂媚;和居於弱勢群體的人,自己的下屬,不要褻瀆。其實就是不卑不亢,這在今天也是很多人做不到的,經常對領導拍馬溜須,喪失尊嚴,對處於下風的人,蠻橫欺壓不講道理,這樣是很難成大事的。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修善的人家,必然有多的吉慶,作惡的人家,必然多遭禍殃。所闡述的是一種事物由循序漸進、慢慢積累,最終量變引起質變的現象。同時也是警示人們,一些微小不良現象的萌生,應儘早看到及早警惕和採取措施。任其發展下去的危害和後果十分嚴重。
雷明海大師書法真跡《室雅人和》(4平尺,未裝裱,可定製)
¥39.8
購買
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
順應自然規律的人,「老天」才會幫助他;有誠信的人,人們才會幫助他。這裡一個講的是客觀條件,一個講的是人際關係。其實和「天時、地利、人和」有近似的意思,而做人有誠信,才會「人和」。
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君子看到別人的優點,會忍不住學習過來,而發現自己的不足,總會儘量去改進,這樣才能變得越來越優秀。
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
不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給別人他不該得的東西,不要妄想自己不該想的念頭,不要追求自身能力外的事物。應該說,能做到這四點的話,人生就少了很多的煩惱。
取法乎上 ,僅得其中。 取法乎中, 僅得其下。 取法乎下,無所得矣
立一個最高的目標,用最嚴格的標準去做,盡力去做,多半只得到中等的結果;立一個中等的目標,最後可能得到一個下等的結果;而立一個下等的目標,最後可能什麼也得不到了。
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乎人乎?
太陽到了正午,就開始往下走了;月亮到了滿月,就開始慢慢變月牙了;天地萬物,都有自身運行的規律,起起伏伏,何況人呢?我們一定要順應天時,從容自處,才能得到更好的結果。
雷明海大師書法真跡《室雅人和》(4平尺,未裝裱,可定製)
¥39.8
購買
如果您覺得本文對您有幫助,敬請關注我們的頭條號「壹點文化」,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156014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