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告訴你,做不到這3點,你就不要想著職場創業!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夠通過職場的跳板,自己也去創業,開拓自己的事宜,那麼你了解,職場到創業要怎麼實現嗎?

第一:能力,善折騰

1988年,馬雲去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外語,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當時工資大約每月110元。不甘職場寂寞的他找了不少兼職,並利用工作外的時間為到杭州觀光的外國遊客擔任導遊。

西湖邊的第一個英語角就是馬雲發起的。

1992年,馬雲成立了職場外的第一家公司,杭州最早的專業翻譯社「海博翻譯社」,工作以外時間,馬雲四處活動接翻譯業務。當時公司經營挺艱難,一個月的營業額是200多塊錢人民幣,可光是房租就要700元。

第一年公司實在不行了,馬雲就背著口袋到義烏、廣州去進貨,賣禮品、包鮮花,用這些錢養了公司3年,公司才開始收支平衡。

創業人最厲害的就是不服輸和愛折騰,如果你是職場人,你已經習慣了朝九晚五,你已經習慣了按時拿工資,如果讓你去承受那麼大的經濟壓力和創業壓力,你覺得你能夠從職場人折騰到創業人嗎?

第二:魄力,具有前瞻性和勇氣

馬雲去西雅圖看了一個朋友,在此馬雲第一次接觸了網際網路。

西班牙《國家報》生動地描述了馬雲當時的心情——「我甚至害怕觸摸電腦的按鍵。我當時想:誰知道這玩藝兒多少錢呢?我要是把它弄壞了就賠了。」

對馬雲有觸動的是,他好奇地對朋友說在搜尋引擎上輸入單詞「啤酒」,結果只找到了美國和德國的品牌。當時他就想應該利用網際網路幫助中國的公司為世界所熟悉。

就這樣,作為職場成功人士,「杭州十大傑出青年教師」之一的馬雲辭了職,借了2000美元,1995年4月開辦了「中國黃頁」,這是中國第一批網絡公司之一。

網際網路這個新興的產業,連電腦都沒有普及的時候,馬雲竟然辭去了穩定的教師工作,去創建完全虛擬的網際網路產業。

如果你是職場人,你已經可以看到自己後續安穩的人生和職場,你還有魄力去打破平衡,為了自己認定的未來去嘗試嗎?

第三:魅力,吸引18位「創業羅漢」,共患難共創業

18位「創業羅漢」在「不向親戚朋友借錢」的前提下,籌了50萬元本錢創建阿里巴巴。

這其中包括馬雲的妻子、當老師時職場上面的同事和學生、患難朋友,當然還有被他的人格魅力吸引來的職場精英,如阿里巴巴財務長蔡崇信,當初拋下一家投資公司年薪75萬美元的副總裁職位,來領馬雲幾百元的薪水。

馬雲下了死命令,每個員工必須把房子租在離公司五分鐘可以到達的路程之內。那時候的工作是不分日夜的,而大家最開心的時候,就是馬雲親自為大家下廚,端上一桌好菜。

在創業的時候,團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這就考驗你在職場上的時候,是否具備團隊管理能力,讓你的團隊能夠緊緊跟隨你,創業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你把所有的資源整合起來,用職場上大夥的力量把一個事情做成。

你想要職場變創業,你就必須具備能力、魄力和魅力。這3個要素如果不具備,那你在職場的時候,請一定要不斷去學習和提升,所有的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你覺得,你要從職場變創業會遇到什麼問題,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通過職場經歷分享個人觀點,如果你喜歡,歡迎關注「職場引爆點」。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155654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