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鞋教父闖非洲,干成「非洲富士康」,客戶包括美總統女兒

| 2017-06-13| 檢舉

「只要不讓我種田,幹什麼都願意。」30歲之前,他的人生目標是脫貧,木工、補鍋匠、油漆匠都做過。

 

之後他創業做鞋廠,曾為了幾十塊錢被人打斷骨頭,被合伙人「坑」,負債500萬,工廠瀕臨倒閉,逼的他差點逃到俄羅斯。

 

逆境重生!幾經浮沉,如今的他掌握著中國最大的女鞋代工生產企業,擁有2.3萬名員工,帶著6000名非洲員工,把公司干成了「非洲富士康」。

 

今天就來扒一扒「中國女鞋教父」張華榮的創業之路。

 

 中國製造,非洲之光!

 

作  者 | Cecilia

來  源 | 創日報

 

前幾天,一段6000名非洲女工齊唱《團結就是力量》的視頻,在網絡上刷屏。要知道,在這個國家三分之一的人都是文盲,別說唱漢語歌了,能識得本國文字的都只有一半。

 

 

但一名中國企業家,卻帶著6000名非洲員工,干出了這件讓人震撼的事兒~

 

這是位於衣索比亞的一家中國企業工廠,為了提高工人的凝聚力、紀律性,每天上午,企業都要把所有的當地工人聚集在一起,合唱《團結就是力量》。

 

而這家企業的創始人,

就是中國最大的女鞋製造公司

華堅集團董事長 張華榮

 

 

你可能沒聽說過華堅集團,但在業內,華堅卻被譽為製鞋業的富士康,貼牌客戶幾乎囊括全球所有知名女鞋品牌。

 

COACH,GUCCI,UGG的代工廠全都是它,在美國每10個女人腳上穿的鞋,有一雙就來自華堅。

 

 

就連川普的女兒伊萬卡,

都放心的把自己的品牌交給他。

 

 

除了是女鞋教父,他還是非洲商界之王,連非洲總統都常去他的公司轉悠,跟總統夫人關係也是好的不行。

 

 

雖然掌舵著中國最大的女鞋代工生產企業,擁有2.3萬名員工,可張華榮卻是妥妥貧苦出身,家裡兄妹5人,窮到上不起高中。

 

創業之路也是三起三路,連公司都是被人連蒙帶騙開來的,最慘的時候負債500萬,差點跑路到俄羅斯。

 

但人窮志不窮,張華榮性格堅韌,信守承諾,就算最落魄的時候,發現了質量不合格的鞋,也要當著客戶的面把鞋全部燒掉。最終靠著信義,打下一片江山。

 

今天就來扒扒「中國女鞋教父」張華榮的創業之路:

 

01

 

 

「只要不讓我種田,幹什麼我都願意」

 

別看張華榮現在養活著2萬多名員工, 但他30歲之前都被一件事兒折磨的夠嗆:那就是窮。

 

任何一個企業家的成長都離不開時代的歷練,張華榮更悲情:1958年出生在江西南昌一個貧窮的山村。

 

他從小吃「米湯」長大,吃過最好的飯就是醬油加辣椒拌飯。初中讀了沒幾天就因家貧輟了學,之後參軍入伍,復員又因為文化水平的限制找不到好的工作。

張華榮(右下角)當兵時的照片

 

當時,周圍的人都為了餬口跑去種地。可張華榮不甘心,他覺得只要不讓他種田,幹什麼都願意,復原以後,木工、補鍋匠、油漆匠,只要是能幹的他都乾了。

 

 

1984年,張華榮到浙江去販鞋子,拿到江西賣,雖然很賺錢,但這樣兩地販賣太麻煩。於是,愛琢磨事的張華榮想:「這種布鞋看起來製作也不是很複雜,為什麼不嘗試自己來做呢? 」

 

說干就干,借了3台機器,請了8位女工,張華榮風風火火地辦起了一家製鞋廠,取名「青春鞋帽廠」。雖然當上了老闆,但並未脫離苦難,至此張華榮開始了他摔摔打打的半輩子創業路。

 

 

02

 

當老闆也要練攤,

為了幾十塊錢被打斷骨頭

 

當時工廠每天可以生產十幾雙布鞋,但卻沒有多餘的錢請銷售,為了賺錢,張華榮只能自己出來擺攤賣鞋,結果攤子沒擺幾天,張華榮就因為一件小事被一頓毒打:

 

有一天,張華榮擺攤遇到了一名「訛子」,非說自己的錢包掉在他的攤位上,可張華榮把整個攤子都翻遍了也沒見到他的錢,這才意識到自己遇到無賴了。

 

雖然當時讀書不多,但家庭的教育和部隊的薰陶,讓張華榮非常耿直堅定。「沒拿就是沒拿,憑什麼要拿我辛苦賺的錢給他。」

 

結果,氣急敗壞的對方立刻叫來幫手將張華榮一頓毒打。腳上一根骨頭被打斷,腫得像碗口那麼粗,好幾個月張華榮都無法正常下地走路。

 

 

在那個年代,這樣的事情好似家常便飯,張華榮沒有辦法,只有把所有的倔強,放到自己的鞋子上,並且堅持下去。

 

幾年下來,張華榮做出來的鞋,質量好價錢也公道,最後讓整個縣裡的人都穿上了他做的鞋,張華榮也因此掙到了人生第一個100萬元。

 

03

 

被合伙人騙走100萬,

變賣工廠,破釜沉舟決定南下東莞

 

可好日子沒過幾天,「窮」日子又找上門,一個台灣人把他坑的好幾年都翻不了身。

 

1992年,一個姓葉的台灣人找到了張華榮,他在香港註冊了一家「香港光榮公司」,想與張華榮合作。短暫的聊天,倆人一拍即合,他的名字里有個「華」,台灣人名字里有個「堅」, 華堅就這麼成立了。

 

可沒想到,張華榮機器也買了,5000多平方米的廠房也建了,560多名員工都招好了,可這個台灣人卻跑了!沒有給一分錢,也沒有給一份訂單。

 

 

碰到這種千年不遇深坑,要是別人估計滿腦子都是趕緊賣掉機器和工廠,能挽回多少損失是多少,可張華榮並沒有放棄。

 

彼時,江西的工廠一直從事低端代工,張華榮知道單憑賺取加工費的模式已經不能讓他東山再起,必須拿下一個更廣大的市場!

 

而這一次,他等到一個機遇,享受著改革開放的東莞,鞋業已經很成氣候,張華榮想到了南下。但此時的張華榮元氣大傷,南下卻需要更大的資金投入,是保守還是激進?

 

張華榮最終選擇了孤注一擲的進攻!

 

 

04

 

負債500萬,想出逃俄羅斯,

為留住員工自己給自己下訂單

 

可現實跟理想的距離往往很大,張華榮在江西老家做布鞋,而到了東莞卻要做女式皮鞋,而且要用更現代化的機器。沒有管理人才,也沒有穩定的訂單,全靠張華榮一個人扛著,很快就負債纍纍。

 

苦苦支撐到1997年底,工廠已經負債500多萬元,沒有一張訂單,工廠隨時面臨著倒閉的危險,逼的他差點逃到俄羅斯。

 

出逃前張華榮給家裡人打個電話,母親知道後,把張華榮一頓臭罵:「做人要有擔當!」這句話罵醒了張華榮,他打定主意,一定要堅持下去,大不了就去坐牢。

 

破釜沉舟,張華榮決定放手一搏!

 

 

1. 逼上絕境,堅持就是勝利

 

保住工廠最基礎的是人心不能散。苦思冥想後張華榮決定走一招險棋,自己給自己下一張訂單。有「客戶」下訂單了,而且一下就是5個貨櫃的訂單!但誰也不知道,這個訂單的原材料,都是張華榮從上游供貨商那裡賒來的。

 

更讓他心裡沒底的是,這5個貨櫃的鞋子生產出來,該銷往哪裡去? 這無疑把自己逼上了絕境。

 

 

幸運的是,張華榮對自己選擇的堅持,也給如履薄冰的華堅等來了一張救命的訂單――世界著名的鞋業貿易商派諾蒙想在東莞採購鞋子,可當時東莞鞋業市場已經結成了一個價格聯盟,客戶要想壓價根本不可能。

 

出於自身戰略發展的需要,派諾蒙想在東莞培植一個本土鞋商,經過考察後,他們選中了這個固執耿直的小伙,第一次就給了這個小鞋廠一張30萬雙女鞋的訂單。 

 

2. 利益面前,誠信是第一法則

 

抓住這個機會,張華榮帶領員工日夜趕工。20天後,第一批貨趕出來了,派諾蒙派人來驗貨,卻驗出了許多不合格產品。以誠待人的張華榮急了,寧可一分不掙,也不能欺騙客戶。於是,他直接當著客戶的面,將這些質量不過關的鞋全部燒了。 

 

雖然鞋燒了,但這種誠信的品質也成了華堅最好的金字招牌。從1999年起,華堅不斷擴張,直至成為中國最大的女鞋製造企業。

 

從0到1靠拼搏,而從1到100靠的就是創始人的格局。

 

 

05

 

 

為管理6000個外國人,

他放了個大招:中國文化

 

雖然做大了東莞的生意,可張華榮已敏感地意識到,東莞的生產成本正在抬高,如何降低生產成本?

 

當時,中國正在推行「走出去」政策。於是,張華榮和一些企業家們組了個考察團,興致勃勃的就跑到了衣索比亞。雖然心裡有了準備,可結果這些企業家還是被非洲惡劣的條件震驚了。

 

 

衣索比亞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10個國家之一 ,擁有9900多萬人口,人均GDP僅為483美元。貧窮落後,饑荒戰亂,47%的男性和31%的女性都是文盲。

 

 

最終考察團全部拒絕了衣索比亞拋來的橄欖枝,只有張華榮的華堅集團站了出來。

 

因為他看到了硬幣的另一面:埃塞勞動力成本低廉,皮革資源豐富,享有全球進出口零關稅政策,更重要的是,非盟總部就在衣索比亞,社會相對穩定。

 

剛開始,當地政府還懷疑張華榮的投資別有用心,在談項目的時候,甚至要求他脫衣檢查。

 

張華榮生氣的轉身就走「我為什麼要讓他們檢查?他這麼不信任我還請我來做什麼?作為中國的企業家一定要有骨氣,尤其是在國外,不能讓他們看不起!」

 

當衣索比亞總理得知此事後,對張華榮這種自尊自強的人格非常敬佩,馬上派人把他請了回來,並當面道歉。

 

衣索比亞總理海爾馬里亞姆來工廠參觀

 

從決定投資設廠,開始籌建招工,到最後投入生產,張華榮只用了短短3個月。

 

 

2012年,華堅集團在衣索比亞的2條生產線、500多名工人正式投入生產。張華榮每天從早上8點工作到晚上10點,周末只休息半天,不參加任何休閒娛樂活動,將全部精力與時間用于思考和工作。

 

張華榮辦公室的兩個掛鐘

 

除了建廠,作為一個民族實業家,張華榮還有一個夢想:讓非洲留下中國的文化。

 

不光是這兩天瘋傳的齊唱中國歌,他跟這些非洲人同吃同住,跟他們介紹中國吃苦耐勞的文化,經常攤著雙手給那些非洲員工們看,「你們看看我的手就知道,我從小都是幹活的命。」

 

 

此外還請中國老師帶著這些非洲人打太極,

讓他們感受中國人的「剛柔並濟」。

 

 

而且,還認了6個非洲乾兒子,

帶他們來家裡過生日、吃飯,了解中國生活。

 

 

這種中華文化滋養出來的管理模式,讓華堅國際鞋城投產三個月後,進展神速:當地皮革產品出口增長了57%,非洲最窮的國家,生產出了美國最主流的女鞋,成為埃塞最大的出口企業。

 

 

張華榮的成功,讓我們看到中國這種兼容並蓄文化的力量,也讓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後,穩紮穩打地在海外取得節節勝利,尤其是近10年來,全球有多少國家敢忽視中國企業?

 

在其他一些領域,中國企業也都會陸陸續續打出來。因為,中國有深厚的文化積澱,人足夠聰明智慧,足夠勤勞刻苦,背靠這麼強大的母國市場,沒有發展不好的道理。

 

來源:創日報 @所有版權原創者,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153370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