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才是聰明人的真正能力

萬事菱| 2017-05-12| 檢舉

我常碰到一些聰明人,他們真的很聰明,能快速地學習一些新的知識,能快速領悟別人的意思。而且他們能夠適時地裝傻,很傻很天真那種。他們喜歡點頭、詢問、沉思。

另外,有時候也會碰到其他一種聰明的人,他們很聰明,博聞廣識,侃侃而談,特別能快速地下結論。他們的口頭禪一般都是:『我懂!這不就是!為什麼?』

這類人因為太聰明,所以喜歡快速地下結論,又因為過於快速地下結論,從而顯得不夠沉得住氣,讓人感覺缺少智慧,僅僅是小聰明。

為什麼會是這樣呢?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可能。

一、迴路太短

什麼是迴路太短?舉個例子,麥當勞叔叔拿著他的商業計劃書找到這個聰明人,這個聰明人會說:這不就是賣快餐嘛?喬布斯拿著他的第一代iPhone給這個聰明人演示,這個聰明人會說:沒什麼了不起啊,這不就是可以上網玩遊戲的手機嘛?

這可能就是快速下結論的本質原因,即在得到信息以後,通過過分的抽象提煉,將富含信息的豐富細節全部剔除,最後只剩下一個普世的結論。抽象本身應該是一種優秀的能力,只是因為抓取的點太少或者有偏頗,而且抽象程度過高,從而失效。

二、預設立場

預設立場有兩方面,一是預設情感立場:我喜歡或者不喜歡;二是預設邏輯立場:我有我的觀點不會改變。

預設情感立場,就像帶上了紅色的帽子,所有的思考和話語都在這個情感帽子的約束里。反正我內心不喜歡,你說什麼都是錯的;反正我內心很中意,你怎麼說都是狡辯。

預設邏輯立場,用佛家的話說,就是「執著」了。即在獲取信息前,並沒有放空自己,而是預設一個立場,而且自始至終都沒有打算改變這個立場。從而得到的任何信息都要往自己立場上靠,所以會說:我懂,你說的我都懂,你說的和我想的一樣。然後將他的觀點說出來,其實不一樣。

三、超強糾錯

獲取信息、解構信息是要分層的。有時候大的方面,整體框架是重要的,需要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時候小的方面,細枝末節是總要的,需要積跬步至千里。

在錯誤的時候關注了錯誤的方面,這就是叫超強糾錯。

你功成名就,想給你們家鄉修一座橋,你琢磨了很多個日日夜夜,終於完成了初步的圖紙,你拿著圖紙興沖沖地來找我分享,我看過圖紙以後,我說:為什麼橋面設計成青色呢?為什麼不是紅色呢?這個橋頭柱子雕的為什麼不是獅子?為什麼是老虎呢?這就是我在大事的開始階段過分糾結於細節了。

你一直有一個夢想,想開一間屬於自己的咖啡廳,霓虹初上,小小的咖啡廳里,響起舒緩的音樂,你迎接著忙碌了很久終於想偷得半日閒的靈魂。終於你開起來了,你邀請我過來,問我該如何讓這裡更溫馨,更能肆意地享受生命。我問你,為什麼不開一個奶茶店呢?為什麼不開一個棋牌室呢?咖啡廳又賺不到啥錢。看到沒有,這就是我在應該關注怎麼做的細節的時候,去關注了為什麼的戰略問題。

傻,有時候真的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智慧。

傻就傻在,願意等待,不要那麼快速地下結論。

傻就傻在,願意放空,像一個空杯子一樣。

當然,也不是真傻,關鍵時候還知道系統思維,知道先後,知道主次。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150255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