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愛往城裡跑,我偏向鄉里鑽
來到這裡生活,也有一年多了。想起當初妳來這裡找我,笑說這是「鳥不生蛋」的地方。
大學畢業後,大家都往城裡跑,我也不例外。城裡的五光十色、吃喝玩樂,總是多姿多彩。在富麗堂皇的大樓上班,每天打卡;下班了,就和朋友喝茶,或跑去廣場看電影。

離開了城市,來到了這一個小鎮,距離首都吉隆坡需要兩個小時的車程。對身邊一些朋友來說,我這是沒告老就還鄉了。最尷尬的是,當別人問我在哪裡,我就算說了,對方也沒聽過這地方的名字。

我每天騎自行車上下班,辦公地點離住家很近,轉個彎就到了。就算去商店、郵局或銀行,也都騎自行車。除了不用擠地鐵,也省去了塞車的苦惱,因為都在同一條街上,可說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小地方,街頭巷尾的人都互相認識,比起城市,人情味總是濃厚了些。還記得剛來上班沒多久,一位阿姨知道我吃素,就給我送齋飯來。隔壁家的馬來鄰居,下雨的午後,總會第一時間喊我趕緊收衣。每當經過路邊的馬來食攤,就會聽見傳來響亮的招呼聲——「Good morning vegetarian!」 雖然場面挺尷尬的,卻也讓我那天的早晨,開始了新一天愉悅的心情。

忘了說,我是在非盈利機構上班。我們開了一家素食館,吃一盤飯才馬幣兩塊半,主要是推廣素食,偶爾有人供齋,整村人都可以免費吃。除此之外,為了救護生命,我們成立了護生會。許多快被宰殺的動物,包括附近原住民抓到的野味,都被救起來放生,或者安養在護生園裡。

2015那年尼泊爾大地震後,我們前往該國進行賑災活動,除了派發帳篷,也在當地成立免費素食食堂,讓受災人民能夠得到溫飽。

雖然人在城外,但卻能夠從事關心社會,乃至關心生命的工作;雖然這裡的網速沒有城裡的快,但是可以在安靜的空間與時間賽跑,而不是和金錢賽跑,我內心是欣慰的。
正如金茲堡在《小美德》裡說:「別教孩子節儉,教孩子大方。別教孩子謹慎,教孩子勇敢。別教孩子機靈,教孩子坦誠。別教孩子圓滑,教孩子愛人和犧牲。別教孩子追求成功,教孩子追求知識和意義。別教孩子找穩定高薪的『工作』,教孩子找他們喜歡並有意義的『志業』。」

我曾經猶豫過,也曾懷疑過,但是後來逐漸明白,一個人生命品質的提升,不在於工作地點,而在於工作內容。一期的生命,不長也不短,如何讓其發揮意義和價值,就在於您自己!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134221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