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物質財富是身外之財,屬於「五家共有」。佛說:「身外之財屬於水、火、盜賊、惡政、不肖子五家共有。」以上五種因緣隨時隨地會使自己的財富化為烏有。因此,身外之財不屬於自己獨有,是不可靠的。「七聖財」才是永恆的財產。
《法句經卷上•篤信品》中有一首偈子:
信財戒財,慚愧亦財;
聞財施財,慧為期財。
信、戒、慚、愧、聞、施、慧「七聖財」,屬於道德精神層面,是永恆持久、真正屬於自己的財產。
1信財
信就是自信、信仰、誠信、正信。
自信是相信自己本具「如來德相」,只是被煩惱遮蔽,通過修持佛法就能開發自己本來的智慧。
人生有了信仰,生活才有遠大目標。了脫生死、脫離三界是人生最大、最正確的信仰。
誠信是金,以誠待人,才能得到他人的真誠對待。
信佛者迷信居多,正信者少。佛是我們的老師,不是萬能的保護者,你先要學會自救,才能得佛庇佑。
2戒財
戒,戒貪、戒怒、戒色等,能使我們生活更加健康。無戒則糜爛、狂亂、甚至自害害人。該做的做,不該做的一定不能做。
3慚財
能行善而不行善,能不做惡而去作惡,知道自己的應該做的更好而沒有去做。這時我們應該感到有慚於自己,從而努力改變自己。
4愧財
愧,是對自己未能盡到的責任義務進行反省,甚至感覺遺憾,對不起他人,這時要警醒自己要全力關懷、幫助、利益他人。
5聞財
聞,就是聽聞佛法,此外,學習一切有用的知識。養成隨時隨地博學多聞的習慣,拓展自己的胸襟和視野,活到老、學到老。
6施財
施,即努力布施他人,就是給予。布施分為三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有錢就救濟窮苦人,沒有錢有力氣,也可以幫助他人。法布施就是用佛法智慧給予他人。無錢無力不能法布施,可以安慰危險中的他人。
7慧財
世上最為可貴的就是「智慧財」,愚蠢而貪婪就會產生貧困。一個有智慧的人,不僅自己無煩惱,還能幫助他人。因此,智慧對於修行人和普通人最為重要。
佛法主張人們修身利他,行善積德,增加「信、戒、慚、愧、施、聞、慧」七種聖潔的、永恆的財產!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