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咒時,雜念此起彼伏該怎麼辦才好?

當我們持誦佛教咒語時,心裡常常會妄念紛飛,甚至產生一些不恭敬的念頭,我們還會因此而感到內疚、擔憂和害怕,這時應該怎麼辦呢?

其實,持咒時能夠發現自己不好的念頭,這本身就是一個進步。因為,這說明我們開始反觀自心了。持咒時出現的這些念頭只是被「發現」了,而不是「增加」了。以前,我們心中不恭敬、不清凈的念頭一直存在,只是沒有被發現而已。

在持咒的初期,我們會感覺雜念很多,簡直像瀑布一樣奔涌不息。這時我們要保持放鬆,只是去觀察它就可以了,不要做任何制止,也不要隨從它。念頭是過去世業力的自然顯現,都是無常的,可能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念頭就會自然消失,所以不要怕。如果刻意去制止念頭,念頭反而會變得更多,如古人所說:「欲除妄想,去一添兩。」因此不用管它,你念你的咒,它起它的念頭。就這樣堅持下去,久而久之,念頭就不會再像瀑布一樣洶湧,而是慢慢舒緩下來,宛如平靜流淌的河流。到最後,我們的心就會像大海一樣寧靜、博大、包容。當然,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還需要一個循序漸進、堅持不懈的過程。

對於不好的念頭,在金剛乘中還有一種修行方法,那就是,當我們生起了不好的念頭時,不僅不要擔憂害怕,反而要感到高興,希望這樣的念頭越多越好。因為我們要藉此機會發願——讓他人心裡不好的念頭都匯聚到我心中,由我一個人來承受!只要他人的心永遠離開雜念、永遠保持清凈,我願意承受更多的雜念、替大家修行!這種方法屬於自他交換,需要具備博大的胸懷和勇氣,是修持菩提心的重要方法。

關於持咒,還有一個問題:對於初學者來說,持咒會有怎樣的效果呢?持咒最真實的效果,只有佛陀才能了解。佛陀在成佛以前,經歷過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所以,以我們現在的水平,是不可能全然了解持咒的真實效果的。

但我們還是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檢驗持咒的效果:學佛持咒以前,自己的脾氣很大,持咒以後,脾氣沒有原來那麼大了;持咒以前,跟大家相處總是會鬧矛盾,現在與人相處能和睦一些了;持咒以前,心裡想的都是自己,現在常常能夠為父母、親人和朋友們著想,想要照顧他們、幫助他們等等。如果持咒以後,自己開始朝這些方面發展了,就說明持咒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果情況反之,那我們則需要好好反省自己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133124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