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為何殘殺!(值得所有人深思)

好文| 2017-01-12| 檢舉

面對親人,為何越親密的人越易發脾氣?

一直以來,自己在面對至親至近的人時,會經常脾氣暴躁,甚至有時會對父母也不太尊敬……,對愛人大呼小叫……,過程中、事後,才會意識到自己的不足……

>>>>

面對親人,我們往往存在放肆性。

家庭中,特別是關係親密的家人之間,是一個相對安全包容的環境。有些時候,我們在外面受了委屈或承受一些壓力,沒有辦法發泄出來,只好到家中進行宣洩。這是我們對待家人的時候存在著放肆性,就像孩子面對母親,這本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令人擔憂的是,往往這種宣洩是通過非秩序溝通實現的。在壓力下的我們,往往忘記了怎麼好好說話,給家人卻帶來了傷害。

>>>>

面對親人,我們有時會陷入單級思維。

單級思維就是我們在不考慮實際情況的狀態下,為自己定下一個目標,並且不顧一切的要去實現,不實現就不罷休,死死的糾纏於這個目的,把自己陷入沒實現就不能快樂的死巷子中走不出來。單級思維使我們把自己的主觀想法強加於自己或別人的身上。這種思維往往給我們自己和家人都帶來極大的傷害。

相對親人來說,我們往往對「別人」更有耐心,更不容易發火。因為我們假設「別人」是不了解我們的,要取得「別人」的了解和配合是需要充分溝通的。但面對家人,我們的耐心就很有限,因為我們認為家人應該是最了解最支持我們的。一旦碰到什麼事情不順利,我們常常會想:「別人不理解我也就罷了,怎麼你也不了解我呢?別人不懂得配合我支持我就罷了,怎麼你也不懂得呢?」這樣越想就會越生氣。這都是因為我們對家人期望過高,而有時我們並沒有意識到。

>>>>

面對親人的要求和期望,我們感受到的壓力更大。

相對於不相干的人來說,面對親人提出的要求和期望,我們感受到的壓力更大。這是因為我們心裡更在乎他們,我們不希望他們不開心。所以當我們意識到親人期望的時候,我們如果做不到就產生了讓他不開心的風險。如果他不開心,我們也不會開心,這就好像在事情一開始發生時,就預訂了結果。我們要奮不顧身的投入進去,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於是我們成功的願望也更加迫切,由此產生的壓力也更大。而且這些壓力往往是一件一件事情漸漸增長慢慢積累的。

如果這樣,是否可以解決?或者緩解?

1、發生衝突的時候,如果一下想的不是很清楚,先停下來。到了睡前靜心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又陷入單級思維,鑽了牛角尖了呢?自己的要求是不是太主觀了呢?自己有沒有考慮到家人的感受和客觀實際情況呢?

2、和親人溝通過程中,注意避免省略式溝通,如果遇到了鬱悶的事情,把前因後果說出來,哪怕家人沒有辦法幫到忙,但是長遠來看增加了家人之間的互相理解,自己的鬱悶情緒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

3、認真的和家人一起討論實現目標的步驟和方法,如果真的可行,接受家人的建議並努力去做。同時將那些不符合實際的目標和願望篩選出來,得到家人的理解。

相對親人來說,我們往往對「別人」更有耐心,更不容易發火。朝他們發火要求他們包容自己壞脾氣,這種思維很可怕,我們在宣洩過程中對家人使用嘲諷、歪曲、誇大、貶低、晦暗等等的語言,給我們親密的人卻帶來了傷害……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130226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