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力求簡單,直至不能再簡。」愛因斯坦說。 生活像一團麻,熙熙攘攘,兜兜轉轉,紛繁複雜。 巧妙的是,有時候去繁求簡,恰恰是快樂的秘訣。
他叫約書亞·貝克爾, 一個典型的高富帥。 掌管150家店鋪, 拿著7位數薪水, 有一個美麗妻子。 20多歲就買了豪宅名車。 聽著是不是很牛? 其實他是生活的大輸家。
讀大學時,約書亞覺得, 「富裕就是每年掙5萬。」 畢業後,他很快拿到了5萬。 「但我並沒有覺得富有。」 這時,他覺得富裕是每年掙8萬。 一年後,他年薪達到了9萬。 「但我還是沒有覺得富有。」 這時,他覺得富裕是擁有一輛豪車。 就這樣,他一山望著一山高。
「覺得富了,就會幸福。」 於是約書亞成了工作狂。 一周工作80小時,一年工作362天。 越來越有錢的他, 將一個個願望變成了現實。 終於買了豪宅名車。 開始享用奢侈品牌, 總是用著最新款電子產品。 他以為擁有這些後,生活會更幸福。 「但幸福感好像並沒增加。」
28歲時,約書亞就成了高管。 拿著7位數薪水,掌管150家店鋪, 在別人眼裡,他是那麼地成功: 一身名牌,住著豪宅,開著名車, 隨手一揮就能擁有想要的一切。 但實際上,他的生活非常糟糕。 身體不好,每天需要服藥入睡。 妻子在抱怨:你還像個丈夫嗎? 兒子在抱怨:為什麼總不帶我出去玩? 母親不抱怨,因為已經生病進了醫院。 除了賺錢,他完全成了家庭的局外人。
那一年,一個月里, 約書亞家發生了兩件大事。 首先是,他母親去世了。 「心痛自責,覺得愧做兒子。」 接著,另一件大事來了。 妻子向他提出了離婚。 「我不需要這樣的一個丈夫。」 約書亞感到無比傷心和挫敗。 但失去,讓約書亞開始反思: 「過於追求物質, 我不但沒有得到幸福, 反而失去了真正的幸福。」 於是,他決定改變。
約書亞只有288件物品的家 他開始丟棄東西。 試著在30天裡丟棄30個物件。 丟掉沒穿過的衣服, 丟掉沒用過的器皿, 這一丟,他竟然上了癮。 於是開始在家裡挨屋搜集, 那些用不著或不需要的東西, 然後捐獻給慈善商店。 當把第四車東西運到慈善商店時, 約書亞開始問自己: 為什麼要買這麼多自己並不需要的東西呢?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但非常深刻。」
約書亞只有288件物品的家 在自省中,約書亞發現, 「自己購買這些物品的原因, 說起來真是很可笑: 買東西只不過是因為別人買了, 或者廣告上說我『應該買』, 或者只是為了讓別人羨慕, 或者是為了讓別人高看一眼, 或者是害怕失去可能需要的東西。」 過多的物質,不但沒幸福生活, 還成為約書亞的一個負擔。 「買了十個杯子,常用的只有那一個。 每隔一段時間還得清洗一次。 買了很多衣服,但從來不穿, 不但找衣服麻煩,整理也費工夫……」
一番反思後, 約書亞決定徹底「斷舍離」, 開始過「極簡主義」生活。 斷,就是不購買不需要的東西; 舍,就是捨棄多餘沒用的東西; 離,就是脫離對物質的執念。 他丟掉了家中90% 物品, 也不再購買別人羨慕之物。 最後,他生活里只剩288件物品。 「留下來的每一樣都是不可或缺的。」
這樣的極簡生活, 約書亞不但沒感到空虛, 反而覺得內心越來越充實。 他放棄了7位數的工作, 但從此擁有了大把時間: 精心做一頓美食, 約朋友喝下午茶,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小時候,我的夢想是當作家, 現在,我終於拾起了那支筆。」 兩年後,約書亞成了暢銷書作家。 「我丟掉了90%的東西,生活卻幸福起來。」
從小一塊長大的哥們瑞恩, 看出了約書亞逐漸的變化, 「你現在為什麼這麼快樂啊?」 這時,瑞恩剛從高管位置被辭退, 抑鬱苦悶得「不想活了」。 約書亞就把自己的極簡生活推薦給了他。 速度派的瑞恩立馬決定: 「三周21天內過上極簡生活。」
瑞恩把所有東西統統打包 在約書亞幫助下, 瑞恩花八小時清空了壁櫥, 並把所有物品打包放在盒子裡。 每一天開始時, 只拿出這一天所需要的東西。 當21天結束, 未拿出的那部分,就是需要捨棄的東西。 第一天,瑞恩解開了床單及洗漱用具, 之後是一些衣物, 從第11天起,瑞恩沒有再拿出任何東西。
生活21天後, 竟然80%的盒子都沒打開, 瑞恩把這些東西統統出售或捐贈。 然後,帶著剩下的20%回家。 在全新的生活里, 瑞恩重新找到了激情, 現在最讓他快樂的事情是: 三明治,烏龜,以及溫蒂的咖啡。 「我竟然第一次感覺到了富有。」
一天,約書亞看報時, 看到了一個調查報告: 美國家庭平均擁有超過30萬件物品。 「當面臨兩份工作: 一份工作時間長但工資高, 另一份掙錢較少但擁有更多時間。 但大多數調查者會選擇第一份工作。」 這讓約書亞非常震驚: 「大家低估了生活歷練的貨幣價值, 而痴迷於追逐金錢,認為物質能帶來幸福。」 約書亞想把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這些人。 他找到瑞恩:「一起做個極簡生活網站吧!」
瑞恩一拍即合。 2011年,The Minimalists誕生了。 第一個月,只有52個人訪問。 「一開始,好像並不引人注意。」 但是,兩人並沒放棄。 很快,奇蹟發生了。 52個讀者變成了500個, 500又變成5000,5000又變成50000。 「現在,我們擁有了400萬粉絲。」 五年里,他們還出了4本暢銷書。
他們的極簡生活方式, 因此而改變了很多人, 從美國一直蔓延到整個歐洲。 住在美國明尼蘇達州的聖保羅, 從豪宅搬到了公寓。 「約書亞和瑞恩讓我明白了 物質對生活的改善有一個臨界點, 超過這個點,物質就成了我們的主人。」 而英國人弗朗辛獲得了另一種改變: 「極簡生活,讓一直沒時間的我, 在兩年裡遊歷了十幾個國家, 並還清了以前欠下的所有債務。」
但極簡,並不代表苦行, 因為你仍然可以擁有自己認為值得的東西, 只需捨棄無用的物品, 不購買不需要的東西, 但並非不要生活品質。 「你看,我們依然用著好手機, 依然用著好電腦,依然穿著好皮鞋。 在無用物品上省下了錢, 就可以在認為值得的地方多花一些。」 約書亞這樣詮釋「極簡主義」。
倡導極簡主義生活方式, 約書亞是想把大家從物慾中解放出來。 「我們擁有了太多物質, 於是染上了各種各樣的癮, 上網成癮、遊戲成癮, 購物成癮、看電視成癮…… 如果沒有這些癮,我們該活得多自在啊!」 所以,約書亞和瑞恩在網站上倡導: 「我們丟棄生活中那不重要的90%, 剩下的10%會讓我們收穫更多。」
1845年,美國著名學者梭羅, 只帶了一把斧頭, 到瓦爾登湖邊建了一間小木屋, 獨居了2年零2個月零2天, 以驗證他所悟出的人生真諦: 「如果一個人,能滿足於基本生活所需, 便可以更從容、更充實地享受人生。」 體驗結果,正如他所說: 一個人,放下的越多,越富有。
而後,他所寫出了著名的《瓦爾登湖》: 「我們每一天努力忙碌,用力生活, 卻總在不知不覺間遺失了什麼。 這是隱居者的寂寞日記, 卻將浮世與人生看得真真切切。 有時,我們需要的只是一顆靜下來的心。」 面對人們不斷膨脹的物慾,梭羅說: 「多餘的財富只能夠買多餘的東西, 人的靈魂必需的東西,是不需要花錢購買的。」
生活像一團麻,熙熙攘攘, 兜兜轉轉,紛繁複雜。 巧妙的是,有時候去繁求簡, 恰恰是快樂的秘訣。 拿起該拿的,放下該放的, 不讓俗世里過分多餘的事物, 來侵占我們的時間與經歷。 丟棄不重要的90%,簡單才是完美的狀態。
極簡,才是極美 ——如何過上極簡生活 【慾望極簡】 了解自己的真實慾望,不盲從,不跟風。 把精力全部用在自己最迫切的慾望上, 如提升專業素養、關心朋友、追求美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120924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