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生活的煩惱,不是和煩惱作對,而是看得寬、吃的透,勇於去承擔,協調好和煩惱相處的思維糢式,善待生活那些生動活潑,包括哪些痛徹心扉,以及愁上心頭,這些不過是生活的有滋有味。
每個人在生活裡走過,多少生活的憔悴會加重人生的傷害,所以能得到人生的超脫和瀟灑,功夫也就在這人生旅途上,用六祖的話來說:迷和悟就在一念間,能夠轉換生活的黯然神傷,包容人生的那些情景交融,當下化解不了的糾纏可以交給時光,善待生活,善待生命當中所有的餘味悠長。
金剛經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生活裡需要時時觀照自己,關註當下,把握當下生活的所有故事。都是一種啓迪與清醒,而不是一種糾纏與沾沾自喜,這過眼的繁華,旅途的漂泊,不是又恨又惱的藉口,抬頭看著晴朗風光,何嘗不是一種內心的光明與灑脫。
生活從來就不是給生活挖下的陷阱,它應該是內心複雜的一種反應。去渲染傷感,傷感才更傷人,對煩惱窮追不舍,煩惱才能欲罷不能,找到內心的安穩,才能安身立命,而不是用自己的固執挖一個陷阱寸步難行。
生活裡我們常說的放下,其實是對生活的一種心平氣和,或者說是仔細觀察,並不是一種狹隘逃避或者自私,而是能夠融會貫通與實踐的信念和力量,人生這出悲喜大劇,怎麼還能容不下那些雞毛蒜皮。
生活的尋尋覓覓,不是在煩惱當中追逐,往事總成過往,何苦枉添哀怨,生活總有幾分向前的信念,就算有哪些悲傷,也不能被那些悲傷所驅使,用內心的寬闊去包容生活的那些突兀,讓生活中的那些高低落差在生活裡不露痕跡。
協調好內心的氛圍,面對這又吵又鬧的生活,不是管住嘴不說,而是規範念頭的渙散,集中內心那些積極向上的力量,能夠投入一種豁達溫和的思維狀態。那些生活中的大喊大叫,不如保持沉默安靜,煩惱傷人的程度,並不在煩惱本身,而在於你用多大的力氣去表達了煩惱。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120872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