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應該以寬廣的胸懷去接納每一個人,不能夠把一點小恩惠掛在嘴邊,放在心上,如果一直都把這些小事掛於心頭,那麼我們將會永遠都耿耿於懷,心中充滿了仇恨,無法脫離苦海。
寬容體現了一個人的素質與氣度,表現了人的個人修養。只有一個擁有智慧的人,才會在心中留出一片天地給別人。一個人的胸襟如果足夠開闊,那麼他所做的事情和他的做人原則,一定是很有特別的。做人,就應該養成這種良好的習慣。一非心胸寬闊,善於寬厚待人,容忍別人缺點的人,才能收服人心,成就人格魅力。這也是每個人應該有的處世準則。
以德報怨不以惡制惡,以善心感化仇人,這才是世間做高尚的事。以德報怨是一種高尚的品質,是一種想自己得少,想他人想得最多的責任感,一種令人肅然起敬的無比高尚的人間情懷。如果人們在面對仇恨時能夠平和心態,寬以待人,能夠放棄不必要的鬥爭,以德報怨,許多悲劇是可以避免的,甚至可能會呈現一種別樣的美麗。
有氣量者總能掌握一種外圓內方,綿裡藏針的管理、處事技巧。領導用人需要雅量,因為你用人的時候,不是看誰跟你有過節,誰跟你關系最好,而是看誰最有能力,誰才是你最需要的人才。
人生是短暫的,所以,生活中不要因一些雞毛蒜皮、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耿耿於懷,為這些小事而浪費你的時間、消耗你的精力,甚至是生命是不值得的。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才無愧於自己美好的生命。不要把時間耗在爭名奪利上,不要把「就爭這口氣」掛在嘴邊。心平氣和的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好生氣的人身體免疫力低,容易生病,只有不愛和別人的錯誤計較的人,才能擁有幸福、愉快、健康的生活。
嫉恨別人,等於輸給了別人,受報應的是自己的生命和安康。人際交往中,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這是我們進行社會活動的必要條件。相反,心理狀態不佳,會形成某些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人們交朋友和適應社會,甚至會對自己的心靈蒙上陰影,影嚮個人的身心健康。
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緒是一個人心理素質的體現。處變不驚,遇險不怒。是我們表現自己良好心態的機會。情緒應該時時受到理智的支配。雖然我們明明知道發怒對事情於事無補,但還是容易因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大怒,給別人造成一種不好的感覺。要知道,發怒不是唯一解決問題的方式。只有言談舉止始終保持常態,也會將自己內心的仇恨一並消除。人與人之間相處,難免有誤解、有矛盾,這時,如果你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為對方著想,你就會選擇寬容、選擇忍讓,如此一來,你的委曲求全也是能感化對方,所謂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忍耐有時是一種痛苦的磨練,經歷煉獄般地折磨而銘刻於心。懂得忍耐有利於成就事業,意氣用事只會錯失良機。面對別人的傷害,我們沒必要急急忙忙以一種對抗的方式來證明自己並非軟弱而欺,因為路遙知馬力,日久見真功,有效的忍耐,會使我們獲得更多的收益。如果你錯了,就迅速而熱誠的承認。這樣做,要比為自己爭辯有效和有趣多了。承認自己是錯的,就等於承認別人是對的。你退了一步,讓對方大大前進了一步,你沒有損失甚麼,卻會因此而帶來了極大的利益。
天下沒有解不開的疙瘩,沒有打不破的堅冰,沒有過不去的火燄山。生活在塵世中,難免有誤會、有矛盾、有分歧,只要能夠擁有一顆寬容、友愛、諒解、忍讓的心,相信所有的人都可以和諧共處。
一個人如果沒有對手,那他就會敢於平庸,養成惰性,最終導致庸碌無為。人生道路上有時候應該感激你的對手,對手不等於敵人,而應是堅定目標的站牌。成功的意義,人生的價值也不在於將自己的對手擊敗,而在於怎樣用自己的努力去贏得今朝最真實的喝彩!
要做到不生氣、少生氣,就要心胸開闊,不要對一些小事斤斤計較。生氣沒甚麼必要,也解決不了問題,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才無愧於自己美好的生命。
一個人的胸襟如果足夠寬廣,那麼他所做的事情和他的做人原則,一定是很有特點的。做人,就應該養成這種良好的習慣。一個心胸寬闊,善於寬厚待人,容忍別人缺點的人,才能收複人心,成就人格魅力。這也是每個人應該有的處世準則。
要想人際關系和諧,即使理直也不要氣壯。人和人的交往在大多數時候都是依靠感性和直覺的,並不是說你說的對,別人就一定會對你心悅誠服,更多的時候人們看重的是你採取的方式、說話的態度和語氣。即使你有充足的理由也要註意自己的措辭和語氣。換言之,就是理越直氣就越要和,就是要「得饒人處且饒人」。
憎恨就像攔河而築的瑅壩,它一旦生成,幸福的河流就將無法流淌。有強烈憎恨心理的人,常會將別人的一個藐視的眼神,一個不恰當的手勢,一句不得體的話語,視為對自己人格的羞辱,對自己自尊的踐踏,因此他們開始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繼而讓不斷膨脹的恨壓垮了自己。仔細想想,這是一件很不劃算的事情。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114672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