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個故事讓你讀懂真正的管理思維(深度好文!)

雨夢| 2016-05-01| 檢舉

所謂管理思維模式, 就是指管理者反映事物時所具有的某種相對穩定的樣式、方法或途徑, 是管理者反映管理對象時所運用的所有邏輯形式、結構、方法的總和。 本文帶你了解從15個小故事中所延伸的管理思維。

1、致命的弱點

古希臘神話中有一位偉大的英雄阿吉里斯, 他有著超乎普通人的神力和刀槍不入的身體, 在激烈的特洛伊之戰中無往不勝, 取得了赫赫戰功。 但就在阿吉里斯攻占特洛伊城奮勇作戰之際, 站在對手一邊的太陽神阿波羅卻悄悄一箭射中了偉大的阿吉里斯, 在一聲悲涼的哀嘆中, 強大的阿吉里斯竟然倒下去了。

原來這支箭射中了阿吉里斯的腳後跟, 這是他全身唯一的弱點, 只有他的父母和天上的神才知道這個秘密。 在他還是嬰兒的時候,

他的母親、海洋女神特提斯, 就曾捏著他的右腳後跟, 把他浸在神奇的斯堤克斯河中, 被河水浸過的身體變得刀槍不入, 近乎於神。 可那個被母親捏著的腳後跟由於浸不到水, 成了阿吉里斯全身唯一的弱點。 母親造成的這唯一弱點要了兒子的命!

由於局部細微的弱點而導致全域的崩潰, 就是這則寓言所揭示的道理, 管理也同樣如此。 企業生產經營的每一個環節, 與市場銷售及售後服務都密不可分, 一個零部件裝配的失誤, 就可能給整個企業帶來巨大甚至致命的損失。 因此, 一定要全力把好質量關。

「零缺陷」管理就是對質量控制與保證的管理創新。

2、白雁落網

白雁經常聚集到湖邊, 許多白雁常在那裡挑選合適的地方棲息。 雁群頭領還安排了一隻白雁守夜放哨, 看見有人來了就鳴叫報警。 湖區的獵人熟悉了白雁的生活習性。 一到晚上, 他們就有意點亮火把。 放哨的雁看見了火光, 就嘎嘎地叫了起來, 獵人又把火弄滅了。 等到雁群受驚飛起來時, 什麼動靜也沒有了, 雁群又放心地落回原處休息。 這樣反覆三四次後, 群雁以為是放哨的雁有意欺騙她們, 就都去啄它。 這時, 獵人舉著火把向雁群靠近。

放哨的雁怕群雁啄它, 不敢再叫。 酣睡中的雁群被獵人一網捕捉, 沒有一隻逃脫。

任何一個企業都會面臨著市場的考驗, 當競爭對手第一次試探的時候, 企業建立起的預警系統——「放哨的白雁」起到了作用, 企業嚴陣以待, 卻不見對手有什麼反應。 但是經過反覆試探之後, 連企業自己也逐漸放鬆了警惕, 致使競爭對手不戰而勝。

3、後生可畏

上古時代, 黃帝帶領了六位隨從到貝茨山見大傀, 在半途上迷路了。 他們巧遇一位放牛的牧童。

黃帝上前問道:「小孩, 貝茨山要往哪個方向走, 你知道嗎?」

牧童說:「知道呀!」於是便指點他們路向。

黃帝又問:「你知道大傀住哪裡嗎?」

他說:「知道啊!」

黃帝吃了一驚,便隨口問道:「看你年紀小小,好像什麼事你都知道不少啊!」接著又問道:「你知道如何治國平天下嗎?」

那牧童說:「知道,就像我放牧的方法一樣,只要把牛的劣性去除了,那一切就平定了呀!治天下不也是一樣嗎?」

黃帝聽後,非常佩服:真是後生可畏,原以為他什麼都不懂,卻沒想到這小孩從日常生活中得來的道理,就能理解治國平天下的方法。

在 現實中,有許多領導或者「老前輩」,總喜歡倚老賣老,開口閉口:「以我十幾年的經驗……」,來否定新人的創見,以為後輩太嫩,社會閱歷不多,絕對要對他們 服從。其實,領導或「老前輩」的經驗值得後輩學習,但年輕一代的新見解、新創見,不也是值得領導或「老前輩」研究及重視的嗎?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兩 代人的思想交流,一定可以惠及大家。

4、龜兔重賽與戰略運籌

有 一則新寓言故事:兔子與烏龜賽跑輸了以後,總結經驗教訓,並提出與烏龜重賽一次。賽跑開始後,烏龜按規定線路拚命往前爬,心想:這次我輸定了。可當到了終 點,卻不見兔子,正在納悶時,見兔子氣喘吁吁地跑了過來。烏龜問:「兔兄,難道又睡覺了?」兔子哀嘆:「睡覺倒沒有,但跑錯了路。」原來兔子求勝心切,一 路上埋頭狂奔,恨不得三步兩躥就到終點。估計快到終點了,它抬頭一看,發覺竟跑在另一條路上,因而還是落在了烏龜的後面。

競爭道路上,你的實力再足、條件再好,也要依賴於明智的戰略指導。可以說,戰略決定勝負。

5、馬

馬, 本來自由自在的在山間撒野,渴了喝點山泉,累了就睡在地上曬太陽,無憂無慮。可是自從有了伯樂,馬的命運就改變了,給它的頭戴上籠轡,在它的背上置放鞍 具,拴著它,馬的死亡率已經是十之二三了,然後再逼著它運輸東西,強迫它日行千里,在它的腳上釘上鐵掌,馬的死亡率就過半了。馬本來就是毫無規矩毫無用處 的動物,讓它吸取日月之精化,天地之靈氣,無用無為,還得以享盡天年,教化它,讓它懂得禮法,反而害了它的生命。

管理何嘗不是如此呢?在規矩的約束下我們是否也喪失了本我,成天遵循別人制定的禮義,逼迫自己去做不願意做的事情,有限的生命還剩下多少呢?

6、機會

A在合資公司做白領,覺得自己滿腔抱負沒有得到上級的賞識,經常想:如果有一天能見到老總,有機會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幹就好了!

A的同事B,也有同樣的想法,他更進一步,去打聽老總上下班的時間,算好他大概會在何時進電梯,他也在這個時候去坐電梯,希望能遇到老總,有機會可以打個招呼。

他們的同事C更進一步。他詳細了解老總的奮鬥歷程,弄清老總畢業的學校,人際風格,關心的問題,精心設計了幾句簡單卻有分量的開場白,在算好的時間去乘坐電梯,跟老總打過幾次招呼後,終於有一天跟老總長談了一次,不久就爭取到了更好的職位。

愚者錯失機會,智者善抓機會,成功者創造機會。機會只給準備好的人,這準備二字,並非說說而已。

7、當老虎來臨時

兩個人在森林裡,遇到了一隻大老虎。A就趕緊從背後取下一雙更輕便的運動鞋換上。B急死了,罵道:"你幹嘛呢,再換鞋也跑不過老虎啊!"

A說:"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

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沒有危機感是最大的危機。即使在國有企業,甚至是公務員這些我們以為非常穩定和有保障的單位,也會面臨許多的變數。當更多的老虎來臨時,我們有沒有準備好自己的跑鞋?

8、老虎之死與風險防範

明朝作家劉元卿,在一篇題為《猱》的短文中論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猱的形體很小,長著鋒利的爪子。老虎的頭癢,猱就爬上去搔癢,搔得老虎飄飄欲仙。猱不住地搔,並在老虎的頭上挖了個洞,老虎因感覺舒服而未覺察。猱於是把老虎的腦髓當作美味吃個精光。

用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詮釋上面的故事,是恰如其分的。經濟生活中,類似的行為也很多。有很多的企業,由強變弱,最終慘遭淘汰。儘管這些企業敗走麥城的原 因各不相同,但有一點卻是共同的,即缺少一種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安而忘危,缺少遠慮,對面臨的危險認識不足、準備不足,最終將導致企業失敗。

9、對老虎發命令

有一個人在荊州做官時,山上的老虎常出來吃人和家畜。老百姓要求縣官除去餓虎。

這個人只下了一道驅逐老虎的命令,叫人刻在很高的岩石上,湊巧那隻老虎因故離開了荊州,他就得意地認為他的命令生效了。

不久,他被調另一個地方做官。這個地方的老百姓非常剛強,很不容易治理。

他認為刻在荊州岩石上的命令既然能夠制服兇惡的老虎,便以為也能夠鎮住能夠識文斷字的老百姓,便託人去荊州描摹那個石刻。

結果,這個地方不但沒有治理好,這個官反而因為治理不當而丟了官。

許多企業都有營銷成功的歷史,它們依靠這些方法取得豐厚的利潤。但是當一個新的市場出現在面前的時候,環境變了、消費者的心理變了,企業原有的「成功」方法卻在這時使企業一敗塗地。

10、學唱歌的驢

古希臘有個寓言是這樣講的:一頭驢聽說蟬唱歌好聽,便頭腦發熱,要向蟬學習唱歌。於是蟬就對驢說:「學唱歌可以,但你必須每天像我一樣以露水充飢。」於是,驢聽了蟬的話,每天以露水充飢,其結果呢,沒有幾天,驢就餓死了。

這個故事講起來有點殘忍,可現實生活中像驢這樣的人還很多。做為一個企業家,如果也憑著一時興趣,一時愛好去幹事,試想,結果會比驢好到哪裡去呢?

感覺在某種程度上是出於感性的東西,而企業的老闆單憑著感覺去開發產品是會走向盲區的。對企業的管理,既不能順其自然,也不能盲目創新,管理者應首先明確自己的位勢,否則,任何「憑感覺」的管理對企業來說都只是不負責任的遊戲而已。

11、機制是關鍵

有 七個人曾經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夠的。一開始,他們抓鬮決定誰來分粥,每天輪一個。於是乎每周下來,他們只有一天是飽的,就 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後來他們開始推選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出來分粥。強權就會產生腐敗,大家開始挖空心思去討好他,賄賂他,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障氣。然後 大家開始組成三人的分粥委員會及四人的評選委員會,但他們常常互相攻擊,扯皮下來,粥吃到嘴裡全是涼的。最後想出來一個方法:輪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 它人都挑完後拿剩下的最後一碗。為了不讓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儘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認了。大家快快樂樂,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好。

同樣是七個人,不同的分配製度,就會有不同的風氣。所以一個單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習氣,一定是機制問題,一定是沒有完全公平公正公開,沒有嚴格的獎勤罰懶。如何制訂這樣一個制度,是每個領導需要考慮的問題。

12、留個缺口給別人

一位著名企業家在作報告,一位聽眾問:"你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請問,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

企業家沒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圈,只是並沒有畫圓滿,留下一個缺口。他反問道:"這是什麼?""零"、"圈"、"未完成的事業"、"成功",台下的聽眾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對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實,這只是一個未畫完整的句號。你們問我為什麼會取得輝煌的業績,道理很簡單:我不會把事情做得很圓滿,就像畫個句號,一定要留個缺口,讓我的下屬去填滿它。"

留個缺口給他人,並不說明自己的能力不強。實際上,這是一種管理的智慧,是一種更高層次上帶有全域性的圓滿。給猴子一棵樹,讓它不停地攀登;給老虎一座山,讓它自由縱橫。也許,這就是企業管理用人的最高境界。

13、兩個鞋子推銷員

英 國和美國的兩家皮鞋工廠,各自派了一名推銷員到太平洋上某個島嶼去開闢市場。兩個推銷員到達後的第二天,各給自己的工廠拍回一封電報。一封電報是:「這座 島上沒有人穿鞋子,我明天搭第一班飛機回去。」 另一封電報是:「好極了,這個島上沒有一個穿鞋子,我將駐在此地大力推銷。」

聰明人創造的機會比他找到的多。美國新聞記者羅伯特·懷爾特說:「任何人都能在商店裡看時裝,在博物館裡看歷史。但具有創造性的開拓者在五金店裡看歷史,在飛機場上看時裝。」

14、冰淇淋與「蒸氣鎖」

一天,一個客戶寫信給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龐帝雅克部門,抱怨道:他家習慣每天在飯後吃冰淇淋。最近買了一部新的龐帝雅克後,每次只要他買的冰淇淋是香草口味,從店裡出來車子就發不動。但如果買的是其它口味,車子發動就很順利。

龐 帝雅克派一位工程師去查看究竟,發現確是這樣。這位工程師當然不相信這輛車子對香草過敏。他經過深入了解後得出結論,這位車主買香草冰淇淋所花的時間比其 它口味的要少。原來,香草冰淇淋最暢銷,為便利顧客選購,店家就將香草口味的特別分開陳列在單獨的冰櫃,並將冰櫃放置在店的前端;而將其它口味的冰淇淋放 置在離收銀台較遠的地方。

深入查究,發現問題出在「蒸氣鎖」上。當這位車主買其它口味時,由於時間較長,引擎有足夠的時間散熱,重新發動時就沒有太大的問題。買香草冰淇淋由於花的時間短,引擎還無法讓「蒸氣鎖」有足夠的散熱時間。

對待用戶所反映的問題,最關鍵的是我們的 「 態度 」 和 「 理解力 」 。當碰到問題時,不要直接就說 「 那是不可能的 」 ,而是投入我們真誠的努力,冷靜地思考問題的癥結,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只要我們真誠和用心,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15、人對了,世界就對了

一天早晨,一個牧師正在準備明天的講道詞。太太出去買東西了,小兒子約翰哭著嚷著要去迪斯尼樂園。為了轉移兒子的注意力,牧師將一幅彩色繽紛的世界地圖,撕成許多小碎片,對兒子說:「小約翰,你如果能把這張世界地圖拼起來,我就帶你去迪斯尼樂園。」

牧師以為這件事會使約翰花費大半個上午時間,但不到十分鐘,小約翰便拼好了。每一片碎紙片都整整齊齊地排列在一起,整張世界地圖又恢復了原狀。

牧師很吃驚,問道:「孩子,你怎麼拼得這麼快?」

小約翰回答:「很簡單呀!地圖的另一面是一個人的照片,我先把這個人的照片拼到一塊,然後把它翻過來。我想,如果這個人拼對了,那麼,這張世界地圖也該是對的。」

牧師忍不住笑了起來,決定馬上帶兒子去迪斯尼東園,因為兒子給了他明天講道的題目:人對了,世界就對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105180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