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不能選擇,但是後天可以自己決定!只需要這 7 步,窮人也能變富人!

是否認為自己是一個貧窮的人?

如果是,

你是否想過改變自己的現狀,

從現在起累積自己的財富?

讀讀以下的這幾個財富哲學,

你會發現

像 李嘉誠、郭台銘、馬雲 等

世界級首富們的 發跡前與後,

其實 只相差這短短的 7步而已

一、將生活費用變成第一資本

一個人用100元買了50雙拖鞋,

拿到地攤上每雙賣3元,一共得到了150元。

另一個人很窮,每個月領取100元生活補貼,

全部用來買大米和油鹽。

同樣是100元,前一個100元通過經營增值了,成為資本。

後一個100元在價值上沒有任何改變,只不過是一筆生活費用。

貧窮者的問題就在於,他的錢很難由生活費用變成資本,

更沒有資本意識和經營資本的經驗與技巧,

所以,貧窮者就只能一直窮下去。

財富哲學:

渴望是人生最大的動力,只有對財富充滿渴望,

而且在投資過程中享受到賺錢樂趣的人,

才有可能將生活費用變成「第一資本」,

同時,積累資本意識與經營資本的經驗與技巧,獲得最後的成功。

二、最初幾年困難最大

其實,貧窮者要變成富人,最大的困難是最初幾年。

財智學中有一則財富定律:

對於白手起家的人來說,如果第一個百萬花費了10年時間,

那麼,從100萬元到1000萬元,也許只需5年,

再從1000萬元到1億元,只需要3年就足夠了。

這一財富定律告訴我們:

因為你已有豐富的經驗和啟動的資金,

就像汽車已經跑起來,速度已經加上去,

只需輕輕踩下油門,車就會疾駛如飛。

開頭的5年可能是最艱苦的日子,

接下來會越來越有樂趣,且越來越容易。

財富哲學:

貧窮者不僅沒有資本,更大的問題的是沒有資本意識,

沒有經營資本的經驗和技巧。

貧窮者的錢如不是資本,也就只能一直窮下去。

三、貧窮者的財富只有大腦

人與人之間在智力和體力上的差異並不是想像的那麼大,

一件事這個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

只是做出的效果不一樣,往往是一些細節的功夫,決定著完成的品質。

假如一個恃才傲物的職員得不到老闆的賞識,

他只是簡單地把原因歸結為不會溜須拍馬,那就太片面了。

老闆固然不喜歡不尊重自己的人,

但更重要的是,他能看出你的價值。

同樣,假如你第一次去辦營業執照,就和辦理證照的人吵得不可開交,

可以肯定,你開的那個小店永遠只能是個小店,做大很難。

這樣的心態,別說投資,連日常理財都難做好。

很多投資說到底是一種賭博,賭的就是將來的收益大於現在的投入。

投資是件風險極大的事,錢一旦投出去就由不得自己。

貧窮者是個弱勢群體,從來沒把握過局勢,

很多時候連自己也不能支配,更不要說影響別人。

貧窮者投資,缺的不僅僅是錢,而是行動的勇氣、思想的智慧與財商的動機。

貧窮者最寶貴的資源是什麼?

不是有限的那一點點存款,也不是身強力壯,而是大腦。

以前總說思想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其實在我們這個時代,思想不僅是精神財富,還可以是物質化的有形財富。

一個思想可能催生一個產業,也可能讓一種經營活動產生前所未有的變化。

財富哲學:

人與人之間最根本的差別不是高矮胖瘦,

而是裝著經營知識、理財性格與資本思想的大腦。

四、對自身能力的投資

有一位偉人的話,大意是一個人的價值大小,

不是看他向社會索取多少,而是看他貢獻多少。

相比之下,按勞分配並不是按你的勞動量來分配,

而是要你生產出更多的價值。

只要你願意,你勞動的能力越強,創造的價值越多,

就越可能獲得高的收入。

多勞多得的根本是質而不是量,貧窮者最根本的投資是對自身能力的投資。

財富哲學:

說到資本家,貧窮者就聯想到那些剝削工人剩餘勞動價值的人,

心中自然有種牴觸。

實際上,只要你願意,你也可以當資本家,

資本市場是向每一個人開放的,其中也有你的那一份天地。

五、教育是最大投資

學歷只是一般教育的證明,

學校里學到的只是一些綜合性的基礎知識,人一輩子都需要學習。

財富哲學:

教育是最大的投資,對很多貧窮者來說,

他們的命運是和受教育程度密切相關的。

因為貧困不是一種罪過,但貧困中的人都不得不承受它的惡果。

六、勿以運氣為貧窮開脫

關於資本的故事每個人都聽過不少。

比如某個美國老太太,

買了100股可口可樂股票,壓了幾十年,成了千萬富翁;

某位中國老太太,

捂了10年深發展原始股,也成了超級富婆。

故事的主角都是老太太,

笨頭笨腦,居然一彎腰就撿了一個金娃娃。

從理論上講,美國老太和中國老太的投資都是成功的,

但對更多的人而言,卻很難有什麼推廣價值。

兩個老太憑什麼能夠堅持捂股?

不是理智的分析,也不是堅定的信心,

而是什麼都不懂,要麼是壓在箱底忘在腦後了,

要麼是運氣的因素。

貧窮者把很多事情都歸於運氣。

因為只有運氣是最好的藉口,可以為自己的貧窮開脫。

財富哲學:

在商品經濟時代,人人都會有運氣,

不勞而獲不僅是可恥的,而且是不可能的。

一個人之所以有權獲得收入,

是因為他為社會生產出了產品,社會才給了他的回報。

七、知本向資本靠攏

有個故事說的是一個國王要感謝一個大臣,就讓他提一個條件。

大臣說:

「我的要求不高,只要在棋盤的第一個格子裡裝 1 粒米,

第二個格子裡裝 2 粒,第三個格子裡裝 4 粒,第四個格子裡裝8粒,

以此類推,直到把64個格子裝完。」

國王一聽,暗暗發笑,要求太低了,照此辦理。

不久,棋盤就裝不下了,

改用麻袋,麻袋也不行了,

改用小車,小車也不行了,糧倉很快告罄。

數米的人累昏無數,那格子卻像個無底洞,怎麼也填不滿……

國王終於發現,他上當了,因為他會變成沒有一粒米的窮者。

一個東西哪怕基數很小,

一但以幾何級倍數增長,最後的結果也會很驚人的。

貧窮者的發展難,起步難,堅持更難。

就那麼幾粒米,你自己都沒了胃口。

可一件事情的成功,往往就在於最後一步。

當基數積累到一定的時候,

只需要跳一下格子,你就立地成佛了。

這之前的一切都是鋪墊,

沒有第一粒米,就沒有後面的小車大車,

這個過程是漫長的,也是艱難的。

但是世界上聰明的人很多,

有知識的人遍地都是,但真正能發大財的卻少,

要把知識變為知本,只有和資本聯姻才行。

財富哲學:

富人靠資本生錢,貧窮者則先靠知本致富。

以知本作為資本,赤手空拳打天下,

可能是現代貧窮者們最後也最輝煌的夢想。

但是,一個生活在底層的人,

內心最缺乏的其實就是這種夢想與自信!

你要做的就是..

把握每一次的機會

培養出 自己 擁有 俯瞰的眼光和 軒昂的氣度,

雖然我們的出身沒有辦法自己決定, 但是後天努力的改變,還是有機會變得很不一樣!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104620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