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貧困的孩子
這個孩子家裡窮徒四壁, 他每天都要提著小筐去撿那些從拉煤車上掉下的碎煤。 為了得到一個果腹的麵包, 他請求老闆讓他擦拭麵包店的窗戶。 這個工作幹完了,他又開始忙著尋找另外的工作。
他星期六早晨去賣報, 星期六下午和星期天, 向那些坐馬車旅行的人兜售冰水和檸檬水, 到了晚上, 還要為報社寫關於各處舉行的生日宴會和茶會的新聞。 這時他才12歲, 從西班牙來到美國還不到6年。 13歲那年, 他離開學校, 到一家公司當了一名清潔工, 逐漸結識了一些名人, 開始有了自信和雄心。 這個孩子就是後來在美國新聞史上最成功的雜誌編輯博克, 創辦了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婦女雜誌《婦女家庭》。
第二貧困的孩子
這個孩子出生於蘇格蘭, 父親以手工紡織亞麻格子布為生,母親則以縫鞋為業。 後來, 他們一家人實在混不下去了, 不得不移居美國。 在美國, 他到紡織廠當過童工、燒過鍋爐、在油池裡浸過紗管、送過信。
送信期間, 由於苦練出高超的電報技術, 他被一家鐵路公司聘為職員。 在這家公司工作的10多年中, 他非常勤奮, 得到了晉升, 但仍然不算富有, 第一次參與股票投資的時候, 家裡的全部積蓄不超過60美元。 他與母親商量, 以房屋作抵押來貸款, 方才買到了共計600美元的股票。 他就是後來聞名世界的鋼鐵大王卡內基, 與洛克菲勒、摩根並立為當時美國經濟界的三大巨頭之一。
第三貧困的孩子
這個孩子出生在匈牙利一個普通小鎮, 年幼時衣食無憂, 但自從父親去世後家境每況愈下。 母親改嫁, 他和繼父關係不好, 這使他吃了不少苦頭。 17歲, 他由海上偷渡到了美國。 最初, 他想當個軍人, 不料屢屢碰壁, 幾經輾轉終於當上了騎兵。 但戰事很快結束了, 他留在了紐約。
後來到了美國西部, 他做過騾夫、水手、建築工人、碼頭苦力、餐廳跑堂和馬車夫, 然而沒有一樣是他感興趣的。 日後, 他在圖書館找到了一份差事, 每天為圖書館工作兩小時, 換取可以任意借閱圖書的便利。他就是後來美國新聞界的旗手、驕兵普利茲, 以他名字命名的「普利茲」新聞獎, 至今仍是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榮譽
寧願辛苦一陣子, 不要辛苦一輩子。 人們常說: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 這話一點也沒錯。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103055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