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敗王健林、馬雲的男人,身家超千億,成中國新首富
他的名氣不如王健林、馬雲,出現在媒體的頻率上也不如他們。
但他就是這樣 一個低調的富豪,2015年他以1600億元的身家成為中國16年來第12位中國首富,將王健林、馬雲甩在身後。
傳奇來的快,去的也快,如今他的身家暴跌 千億,被拉下了神壇。
他是如何搏上巔峰,又怎麼走到這一步?
李河君生於廣東河源仙塘鎮觀塘村,1967年出生於廣東省河源市觀塘村,父母都是農民。
1984年,李河君從河源中學畢業,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李河君讀大學時曾經組織30多個同學,在學校食堂大門口賣了3天膠捲,掙了12塊錢。
1988 年,李河君靠著向大學老師借來的五萬塊錢,賣過電子產品、玩具、礦泉水等。到了1994年底,他帶領著17個夥伴積累了七八千萬元的資本。
完成原始資本積 累的李河君不想繼續做二道販子。鄧小平「膽子再大一點」的鼓舞下,激發他想干一番大事業,光宗耀祖,甚至名垂青史。
1994年,李河君拿出1000多萬元,收購了河源東江上一座裝機容量為1500千瓦的小水電站,這可以視作他二次創業的標誌。
上世紀90年代正逢小水電站大躍進。不到10年,數萬座小水電站在中國各地江河上建成,其中大部分是民營水電。
2002年,雲南省規劃建設8座百萬級千瓦水電站,李河君一舉簽下其中的6座,總裝機規模達2300多萬千瓦,民營資本進入百萬級水電項目在當時的中國可算史無前例。
2006年到2009年光伏行業大發展,光伏發電成本不斷下降,2008年光伏全球安裝量增長1倍以上。
李河君決定跨入光伏業。當時在行業中晶矽占據九成市場,薄膜比例還不到一成。李河君力排眾議、大舉投資薄膜太陽能,並且計劃打通全產業鏈,做出規模。
2012年下半年起,全球光伏市場遭遇寒冬,到了年底,李河君高調宣布漢能光伏組件產能已達3GW,超越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
成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以及太陽能發電系統集成商。
李河君先後發起三起海外收購,收購對象德國索利博爾公司、美國米爾索勒公司以及全球太陽能源公司均為薄膜太陽能的同業企業。
漢能控股集團副總裁陳永紅稱,「我們基本上是以『抄底』的價格收購的。」
2013年10月16日,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出爐,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李河君,以665億人民幣的凈資產首次上榜,並位列第四,成為富豪榜上新能源業的第一人。
2015年1月27日收盤,漢能薄膜暴漲10.36%,收報3.73元,總市值達1552.93億港幣,這其中,李河君占股90%以上。
再加上漢能水電資產和其他地產及能源資產,李河君的身價起碼抬高至2000億元左右。這個數字足以使其一舉超越馬雲,重登中國首富寶座。
但是在2015年5月20日這天,漢能與李河君很忙,也很慘。那天漢能薄膜發電股價被腰斬,從7.35港元最低跌至跌3.88港元。
隨後,公司緊急申請臨時復牌,但股價也被懸在3.91港元至今。
短短25分鐘,公司市值蒸發1435億港元,個人身家蒸發1167億港元。雖然最終對比起來,這比國內80%以上上市公司老闆要幸福。
這次市場的打擊或許會讓李河君放慢步伐,但是清潔能源是大勢所趨,相信李河君會有再次騰飛的一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102995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