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企業提供餐飲運營諮詢服務時,經常看到老闆們為提升企業員工素質犯愁:總經理執行力弱;服務員不會講話;各部門員工有章不循自行其事等。老闆們有一幅美好的藍圖,但常常因為企業中沒完沒了的雜亂事物纏身,不得不親自動手修補嗑嗑拌拌的前行戰車,老闆們問:高素質的人才在哪兒呀?對此,我們有意識在為餐飲企業培訓員工時,針對不同崗位不同工種,重點開展認准五個「 死」 理的溝通,以快速提升人才素質,使餐飲管理步入正軌。因為這「 五」 個死理兒通俗易懂,所以效果十分明顯。(分享是一種美德,喜歡本文就轉發到朋友圈吧!關注粵港餐飲微雜誌,更多精彩等著你!點擊本文標題下方的「 粵港餐飲微雜誌」 ,進入即可關注)
第一、餐飲老闆要堅定「 死不改悔」 的決心。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餐飲行業是一樁長線生意,寄希望短時間內發大財不切實際。從進入到餐飲行業的第一天開始,老闆們就應該放下架子踏踏實實從頭學起,認真了解採購、烹調、營銷、管理等若干事項,不下一番笨功夫,不可能取到餐飲運營的真經。社會餐飲有這樣一種現象,出身於市場小販的餐飲老闆成功機率非常高,往往在幾年時間,搖身一變成為當地餐飲界裡的領袖人物。究其原因,諳熟的經商經驗和對市場的充分了解是其縱橫商場的兩大法寶。沒有在第一線經商經驗的老闆,經驗、眼力、意志、方法自然要大打折扣,雖然一般都會買上幾本餐飲類圖書裝點門面,但缺少實踐作參照,真正能夠領會書中真意的,可謂是少而又少。所以,既然進入到餐飲業中淘金,就要認清目標,全力施為,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必須堅定不移,「 死不改悔」 ,不達目的,絕不罷休。而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投身餐飲,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經商的天份再高也不會有多大的修為,不如趁早改作他行,以免誤事。山東省平度市一位很成功的餐飲老闆說:「 我喜歡餐飲,我喜歡那種人來人往的感覺,所以我選擇餐飲作為一生的事業。再者說,我不做餐飲,我幹點什麼呢?還能什麼也不幹嗎?」 以這種心態做餐飲,怎能不成功?
第二、餐飲服務員要發揚「 死不要臉」 的精神。
這是一種誇張說法,並不是真的讓服務員死不要臉,而是讓服務員在工作環境裡迅速擺脫本我狀態,進入公眾人物角色。服務員在顧客心中是什麼樣的印象?從多年的餐飲實踐中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是神!顧客固執的認為服務員是萬能的,無所不曉,無所不會,逆來順受,優雅得體。服務員不可以犯一點點錯誤,否則,便會招來雷霆般的震怒和無休無止的冷言惡語。顧客們似乎忘了,這些服務員大多來自農村,出身貧寒,自幼缺少良好的教育環境,年齡在17 - 22 歲之間,因為要改變自身和家庭的命運,他們才不得已進城打工。如果家裡條件優越,哪一個孩子願意忍辱負重到這樣一個環境裡賺取一點微薄的收入?她(他)們還都是孩子呀!甚至她(他)們要肩負家庭養家餬口的重任,抑或犧牲自己的上學機會,到城裡打工為兄弟姊妹積攢一點上大學的費用。對於他們來說,做好服務工作的最大障礙是來自心靈深處的自卑情結和逆反心理。幫助他們認識社會,認識顧客,認識自己,認識行業特點,用熱誠的語言激勵他們,用美好的前景鼓舞他們,用鮮活的成功案例和經驗對他們傳、幫、帶,充分發揚「 死不要臉」 精神,進入良好的職業狀態,才能夠讓他們迅速成長為優秀的服務人員。
第三、模式創新要保持「 死不瞑目」 的恆心。
餐飲運營中最寶貴的莫過於適應顧客消費特點的業態模式。業態模式不適合當地顧客的消費習慣,餐飲企業難以生存也就無需奇怪了。這也是星級酒店 餐飲難以在鄉郊小鎮立足的根本原因。一道菜或幾道菜不合口味並不怕,可怕的是餐飲模式與消費需求大相徑庭。任何一個有出息的餐飲企業,無不是對模式創新保持「 死不瞑目」 的恆心。「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不僅僅是口號,更是一種創業心態的選擇。遼寧省普蘭店市碧流河畔有一鄉村小店,從當地普通小飯店的經營受到啟發,摒棄面面俱到樣樣都有的菜品體系,專注於鯉魚、河蟹、小雞、地產蔬菜的開發,由幾位當地農村婦女土法加工,形成了做法別緻、風格獨特的「 私家菜」 ,頗受周邊食客的歡迎,甚至有大連、丹東等地的顧客,從幾百里外慕名而至。有人問老闆:為何不請幾個城裡的廚師,多上一些城裡人歡迎的菜品?老闆以農村人特有的幽默反問:要是那樣,你還來嗎?!業態模式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一旦進入了餐飲行,要麼抱著「 死不瞑目」 的心態尋找屬於自己的餐飲模式,要麼一蹶不振淺嚐輒止而另謀高就。人云亦云的躺在安樂窩裡混日子,其結果都很無奈。
第四、涉外人員要堅守「 死不認賬」 的職業道德。
餐飲企業的壓力大,人所共知。筆者曾統計過,管理餐飲企業的部門,大大小小有13 個之多,參照標準各不相同,但結果是相同的,就是罰款,輕則數百,重則成千上萬,企業能否經營下去,與執法者一點關係也沒有,甚至還可以滿足一下執法者們愈加膨脹的權利慾。企業與外界相關部門打交道人員,務必要學會用多套方法應付管理部門的技巧,否則,自己的企業被罰款套牢,而自己還不知曉,這樣的結局就可悲了。用「 死不認賬」 作為企業涉外人員的道德底線並不為過,物由竟取,適者生存,現階段餐飲企業的遊戲規則就是如此,要求涉外人員的基本功也要達到「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的程度。當然,違法亂紀的事絕不可為,一旦纏上官司,大傷元氣一命嗚呼的案例不勝枚舉。大連某知名餐飲企業因偷稅被有關部門查辦,其結局落了個補繳稅款、接受罰款、法人代表鈴鐺入獄,自不堪言。在此,借用「 死不認賬」 這個說法,目的是針對各職能部門的具體要求,分門別類,按號入座,避重就輕,因勢利導的化解企業危機,從而使企業的生存環境更加通達和暢。
第五、總經理的管理風格要「 死不講理」 。
餐飲企業的總經理職務往往是諸多矛盾聚集之地,各種利害關係爭鬥之所,真話假話難以辯聽。作為餐飲日常事務的決策者,總經理上要應對老闆的各種要求,下要滿足員工們的多種願望,若要八面玲瓏四處討好,結果必定是有人歡樂有人愁,員工們會用「 耳根子軟」 、「 沒主意」 等評語送給總經理,管理工作也不會有太大起色。而「 死不講理」 的管理風格,雖然不會贏得太多的讚譽和肯定,但能夠充分體現領導者的主觀意志,強化實現管理目標的堅定信念,從而有效避免了七嘴八舌不負責任的胡亂進言。在現實工作中,「 死不講理」 風格的總經理,往往威信極高,振臂一呼應者雲集,其管理目標的實現很少遇到人為的障礙。當然,我們提倡的「 死不講理」 ,是在心中有數前提下的「 死不講理」 ,而不是胡作非為的「 蠻不講理」 ,在具體工作中應予分清。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102556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