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泰國的一部由真人真事改編的短片。聽到短片中媽媽的那一聲「我們來試試」,真的非常感動。家長身體力行的影響力,遠勝過一萬句「你要……」
視 頻 內 容
這是一對相依為命的泰國母女,媽媽以販賣蔬菜維持家計。一次,小女孩在陪伴媽媽擺攤的時候,發現隔壁的豆芽攤生意很好,於是對豆芽產生了濃烈興趣,想讓媽媽種豆芽。面對女兒的要求,媽媽鼓勵說,「我們來試試吧」
小女孩的夢想從豆芽菜開始了,媽媽買了培養土、大豆種子,種到了籃子中。幾天過去了,豆子是發芽了,但在陽光的直射下,都打蔫了,第一次以失敗告終。
這時候媽媽溫柔而堅定的目光看著女孩,並說「沒事兒,我們再試一次」。媽媽找來了關於豆芽培養的書,提到豆芽菜必須在陰涼的環境中生長,經過再次努力,這次還是失敗了,再去看書上提及早晚需按時澆水。雖然媽媽文化程度不高,也幾乎不太會讀或者寫,但是她很擅長解決問題。下雨天,媽媽內心雖然失落,但給女兒看上去確實自信樂觀的,看著雨水突然有了靈感,從外邊找來了多個飲料瓶,紮上眼,綁在木棍上,成了最好的噴淋設備。
當女兒問媽媽是否會有效果時,媽媽說的「我們可以試試」就像神奇的肥料一樣管用。滋養著女孩好奇的根基,讓她的知識之樹無限茂盛生長。
一個三分鐘的視頻短片教給我們太多的成長故事,媽媽在兩次失敗後,仍然自信樂觀的態度,正是教給女孩非常好的情商課,面對困難和失敗找辦法解決問題,同時是一堂生動的逆商課。媽媽每次的那句「再試一次」不斷的影響著女孩,媽媽在樂觀中總能找到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正是告訴孩子「方法總比問題多」的人生哲理。
當孩子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們總是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們習慣性地向大人詢問,他們不厭其煩地想去嘗試,就像視頻里的小女孩,想要嘗試種出豆芽一樣。
而此時,大人的做法有兩種,多數人會被孩子搞的心煩,然後勸導孩子放棄,久而久之孩子再也不會被這個世界激起興趣。
還有一種大人,就像視頻里的泰國媽媽一樣,給孩子鼓勵,告訴她「你可以試一試」,每一次的失敗,媽媽依然樂觀的鼓勵孩子去繼續嘗試,不斷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和創造力,孩子的人生才會如此不同。
家庭教育是激發潛能的源泉,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而從這裡學習的理念,技能,生存方式,思維方法等,足以影響孩子的一生。
在短片的最後,女兒回憶說,「媽媽說的『我們來試試』就像神奇的肥料,養育著我的好奇心,讓我的『知識之樹』枝繁葉茂。」家長身體力行的影響力,遠勝過一萬句「你要堅持」。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