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孩子走丟後的表現太完美!媽媽的「這句話」難道有魔法?

森林| 2016-03-15| 檢舉

這孩子走丟後的表現太完美!媽媽的「這句話」難道有魔法?

3歲半女孩上錯公交車

這件事情就發生在前幾天,公交服務熱線接到一條求助電話:「我3歲半的女兒上錯了公交車,希望幫忙尋找。」打進電話來的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小劉。原來在她們等公交車車的空檔,來了輛車,自己正哄著懷裡的嬰兒,沒有注意到後面的孩子。等到自己回頭看的時候,三歲半的女兒潔潔已經不見了。

孩子在車上不哭也不鬧

潔潔上車以後才發現前面的人不是自己的媽媽,小女孩很冷靜立刻就找了一個靠窗的座位坐了下來,期間也有一些乘客主動找潔潔說話,但是小女孩一直保持的很淡然,不哭不鬧也不說話,公交車上的駕駛員小王意識到孩子可能是和家長走丟了,於是他在第一時間就報了警。

媽媽教過我一句話

接到消息的小劉很快就趕了過來,一直不哭不鬧的潔潔看到媽媽時,瞬間哭成了淚人兒。

事後有人詢問孩子何以表現的如此冷靜,小潔潔回答說:「媽媽教過我,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不要吃陌生人的東西,有事找警察叔叔。上了車沒有看到媽媽,不敢哭,就是在等警察叔叔幫我找媽媽。」

事後小劉在承認自己錯誤的同時,還分享了自己的一些育兒經驗:從孩子小的時候就給她樹立警惕意識,不要上當受騙,除此之外,鼓勵孩子主動尋找幫助也是必要的安全教育。小編看到這感到一絲欣慰,一旦孩子和家長走散,孩子接下來所做的一切行為都直接關係到家長能否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他,因為家長教的越成功,孩子才會越安全!

孩子走丟後的24小時,是黃金救援期!

孩子走失後,家長該怎麼找?孩子走失的第一個24小時,是最關鍵的尋找期。一旦和孩子走散以後,在找回幾率最大的 「關鍵24小時」里,家長可以選擇以下的尋找方式:

第一,原地不動;

第二,廣播尋人(藉助網絡等傳播媒體的力量);

第三,啟用「十人四追」。母親原地不動,父親發動親友10人向4個方向尋找。

搜索分成粗細兩層,第一層粗的搜索就是在2公里以內,沿著大路趕快去追,這要安排4個人,就是一個方向起碼1人以上趕快出去追,細的搜索就是在2公里之內,到主要的火車站、汽車站去找,也是4個人以上。「十人四追」中除了8個,另外2個人做什麼呢?一個去報警,另外一個人要留在家裡。因為有時候,小孩子會自己找到家。

之所以這樣做,是基於兩個方面的考量:

1懷疑人販子抱走孩子

有時候歹徒把小孩抱走之後,他會火速趕往火車站、汽車站,買張票馬上就上車,所以我們要爭時間搶速度,如果能比他快,就能把他截住。曾經有真實案例,就是父母剛丟了孩子之後,馬上組織人,分頭追趕。結果一到火車站,犯罪分子正在檢票呢,直接就抓了回來。

2孩子自己無意中和家長走失

這種情況的發生是比較多見的,多發地點如超市、公交站牌、遊樂場等人潮較多,流動性較大的地方,剛才還緊跟在身後的「小尾巴」,一轉眼就不見了,其實孩子可能是被有趣的事情一時吸引了,也可能是把別人誤當成是自己的爸爸媽媽了。

像這種單純性的走失案例,家長不妨第一時間聯繫附近的派出所、撥打報警電話,如果是在室內的話也可以請商超的電台幫忙廣播,家長嚴把出口就好。

家長必看:我和孩子的《防走失公約》

凡是為人父母的過來人都有體會,一轉身看不到孩子的那種恐懼和驚慌感絕對能讓人心跳狂飆到180下都不止,這種感覺太嚇人了!想要避免該意外發生的最好方法就是:防患於未然,你和孩子的《防走失公約》還是提前和孩子好好演練一下吧!

首先,孩子一定不能哭,要保持鎮定。因為孩子一哭就容易引起壞人的注意了,當然,這一點對於3歲以下的小寶寶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但大一點的寶寶就很容易做到了!

第二,乖乖呆在室內。如果意外發生在室內,那孩子一定不要走出室外,因為一旦走出室外,風險更大,尋找難度也更大了!

第三、走散後乖乖呆在原地。呆在和父母走散的地方,相信父母一定會回來找到你的。一定不要和陌生人走,無論他說什麼都不要相信。

第四、和孩子約定一個秘密基地。可以選擇離家最近的一處為你和孩子的秘密基地。一旦意外發生,當孩子找不到你的時候,他至少可以走到這個你們都知道的地方,等著你的到來。

第五、教會孩子認識警察和保安。還可以帶孩子認識商場的服務台和保安亭、警察局,萬一真的等不到媽媽或找不到媽媽時,就一定要去這些地方尋求幫助!

第六,把電話號碼寫在衣服上。可以嘗試在孩子衣服的內側,縫上一塊標有爸爸媽媽電話號碼的布條,孩子可以請警察叔叔幫忙聯繫家長,從而大大縮短走失的時間。

第七,給孩子製作一張緊急聯絡卡。上面有孩子的姓名、血型、生日和爸爸媽媽的聯絡電話,真的萬一不見了爸爸媽媽,可以將此卡交給警察叔叔!

第八,給孩子穿鮮艷的衣服。如果外出去人比較多的地方,注意在衣著上給孩子多穿鮮艷一點的衣服,或背個防走失背包,這樣,方便你能在人群中一下子就找到你的寶貝!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96000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