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男童為何會在找家長的路上選擇離開人世,這最極端的抵抗讓每個家長深思...
現在的社會不只大人,連小孩都承受了很多成人世界的壓力。許多人可能認為上學的壓力跟工作比起來根本微乎其微,應此不把孩子承受的壓力當作一回事。但凡事不能用高高在上的態度來看,這名孩子,就因這個原因,選擇用最讓父母傷心的方法表達最後的抗議:
最近這起事件引起了許多網友的關注,一名孩子在回家過程中上吊身亡。最初大家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直到同學跟這名男孩的家長說明來龍去脈,真相才漸漸揭曉。
家長和警察去找老師時,聽他說明才知道,原來這10歲男童小鵬鵬在選擇上吊前曾受到老師的批評,因為頑皮的小鵬鵬藏同學的鉛筆盒還丟掉之外,竟然偷偷剪了同學的制服,這讓老師大發雷霆。於是把小鵬鵬的書包和用品全部丟到外面,叫他回家找家長來學校溝通。
誰也想不到,小鵬鵬在回家找家長路上,竟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小鵬鵬的父母是外地來的打工者,好不容易一年攢下來一點錢供孩子在大城市讀小學,沒想到這個調皮的孩子竟然選擇用這種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這誰都無法接受的結果讓小鵬鵬的爸爸媽媽在短短幾天之內,竟然都白了頭髮。
家庭教育在教育層面上佔很重要的地位,如果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再好的學校教育也無法弭補所造成的缺陷,這是有目共睹的現象。而家庭中負責教育角色的父母,更是肩負著重責大任,教育方法若有偏差,對孩子的人格發展將造成很大的傷害。「問題孩子來自問題家庭」可見家庭對孩子人格的形成,具有左右的力量,身為教育子女的父母,必須謹慎使用教育方法,不要有任何的錯失才好。
孩子人格的成長期是在入學以前,而這段時期孩子大多是生活在家中,由父母來照顧教育,這對孩子是很重要的時期。由於孩子的生理正脆弱地在成長,心理也由幼稚而趨向萌芽階段,人格正緩緩在形成之中,這時正是孩子人格形成最重要的階段。也是家庭教育對孩子最具影響力的時刻,父母必須付出愛心耐心引導孩子,教育孩子,使孩子能健全茁壯。孩子的教育有幾個重點:1.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2.父母要給予孩子解決問題的機會3.溝通口氣要溫和,態度要堅定
孩子上學之後,雖然有大半時間在學校,但是也有很長時間過著家庭生活。親子互動溝通,家庭氣氛及生活起居方式,都常常會影響到子女的心理情緒,對於子女的成長也是重要因素。孩子長大之後,其生活圈擴大了,所交往的朋友多了,活動空間也大了,生活經驗及見識也漸漸豐富。此刻孩子有他獨立的見解,身為父母要如何去引導 ? 這是我們要深思的課題。
網友看了這則新聞表示:
「孩子就是再淘氣,調皮老師也不應該那樣對孩子吧,還是老師的責任要多。」
「現在是學生教老師了,學生丟東西老師也跟著丟書包。」
「這裡的評論大多都是代表家長們抱怨指責老師,我代表老師告訴那些無知的家長們,是你們自己用溺愛殺了自己的孩子,學校只是輔助家長教育還得的一個場所不要生了不管,孩子的天性來自於父母。」
「很多人以為孩子教育在學校,其實錯了,家庭才是孩子最大的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影響孩子最大,我不是老師,只是就事論事。」
Via
身教不如言教,父母的言行舉止影響孩子是最大的,對孩子不要一味的溺愛,教導孩子正確的是非對錯和價值觀,才是比讀書更重要的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85929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