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從會走路以後,各種危險也就會時刻伴隨著他。因為孩子沒有體驗過危險的存在,因此,造成許多意外事件的發生。怎樣才能讓孩子認識到危險,讓孩子懂得避讓危險,保護自己,是年輕的父母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其實,要想讓孩子認識到危險,也不是什麼難事,許多遊戲過程,也是教孩子規避危險的過程。讓孩子在遊戲中體會到危險的存在,就可以有效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
讓孩子認識「危險」的存在
1.認識「高」是一種危險
把孩子放在高約10至15厘米的平台上,看孩子的反應。大多數會爬的孩子會馬上翻下來,並沒有表現出特別害怕的表情。但是,當您把孩子放到高約90厘米的桌子上時,看孩子有什麼反應,家長在一旁做好保護。如果孩子停止了向桌子邊緣爬,說明孩子意識到了「高」的危險;如果孩子沒有停止向桌子邊緣爬,說明孩子沒有意識到「高」的危險。對於沒有意識到「高」有危險的孩子,父母就要特別注意,在孩子聽懂話以後,就要告訴孩子,「高」很危險,寶寶不能到「高」的地方來玩,如果到了「高」的地方下不來,就要喊媽媽幫助。
2.認識「燙」也是一種危險
用兩個杯子倒一杯冷水,一杯熱水(熱水的溫度不至於燙壞孩子),讓孩子分別觸摸冷水杯子和熱水杯子,感受「燙」。孩子知道什麼是燙以後,再打開熱水壺蓋,讓孩子把手放在熱水壺口上方,感受壺口的熱氣,並告訴孩子,「燙」是有危險的,然後讓孩子感受打火機的燙,爐子的「燙」。讓孩子知道,「燙」是不可以靠近的,是要遠離「燙」的地方。
3.讓孩子嘗試其它危險
用認識「高」和「燙」的方法,還可以教寶寶認識「扎手」、「夾手」、「咬人」、「碰撞」、「摔跤」等危險信號。
通過改變環境和事物變化的遊戲來測試孩子對危險的認識,讓孩子意識到各種危險的存在,從而可以幫助孩子樹立安全意識,避免將自己處於「危險」的地方,促進孩子自我保護意識的發展。
教孩子幫助自己離開「危險」
對於寶寶來說,生活中處處充滿了危險。父母所要做的,並不是時時刻刻都將寶寶保護起來,防止意外情況的發生。如果這樣,孩子一旦離開了您的視線,很可能就會遇到危險。聰明的父母會讓孩子認識危險,避免危險,遇到危險懂得自我保護,不至於使危險擴大。
1.讓孩子學習倒水
孩子在意識到「燙」的危險後,可以在小水壺裡放一些溫開水,待孩子口渴後,讓他自己學著倒水喝。剛開始,您可以幫助孩子完成倒水的動作,待孩子的協調性好了,可以讓孩子自己學著倒水,並觀察孩子是否面對「燙」水有避開「燙」的舉動。通過這個遊戲,可以訓練孩子手眼的協調能力,並且訓練了孩子避開被「燙」的可能。
2.騎童車避免危險
有些孩子在有「危險」的地方不懂得保護自己,父母可以有意鍛鍊孩子的這種自防意識。比如,在孩子騎童車時,孩子如果沒有握緊車把或將手鬆開時,父母可以在後面輕輕推一下孩子(前提是父母一定要從後面抓住孩子的衣服保護孩子,避免孩子出現意外)。孩子可能會因此而嚇哭,但是,這種遊戲卻能讓孩子懂得在危險的環境中要有自我保護的意識,孩子才會在騎車或其它遊戲活動中懂得自我保護,不會將自己置於危險的境地。
3.學用剪刀
寶寶的許多危險行為的產生與寶寶的好奇心是分不開的。父母知道剪刀有危險,總是不讓孩子用。孩子一旦有機會接觸到剪刀,可能就會出現危險。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學著用兒童安全剪刀,讓孩子嘗試著剪紙、剪厚一些的物品,告訴孩子剪刀是有危險的,要正確使用,才不會傷到自己。雖然孩子在剛開始使用時會有一定的危險,但是,如果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以後就會安全許多。
提示:有些刀具、鉗子、夾子等更危險的用具,孩子在平時也用不到,就可以儘量避免幼兒時期讓孩子接觸。
安全教育要貫穿於生活當中
1.帶孩子上街,讓孩子認識紅綠燈,懂得避讓危險。坐車時要讓孩子系好安全帶,養成安全習慣。遇到困難或危險要告訴孩子撥打110,儘管孩子可能一生都用不到,但是要讓孩子樹立安全意識。
2.遇到各種場景時,要告訴孩子怎樣做是安全的,怎樣做是不安全的。
3.定期查看孩子是否都遵守安全習慣。
4.讓孩子認識各種危險標識,懂得遠離這些危險的地方。
心貝網結語
對孩子的生命安全教育不一定要在課堂上,或者是鄭重其事的場合,生活中處處有經驗,處處是教訓。只要父母隨時隨地提醒孩子注意安全,孩子的安全意識就會增強,就不會隨隨便便將自己置身於危險的境地。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關生命教育的育兒知識,請您關注心貝親子網《生命教育》的相關內容。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關育兒親子的相關知識,也請您繼續關注心貝親子網的其它相關文章。
本文轉載自:心貝親子網(微信訂閱號:心貝親子)
更多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71403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