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比聰明更重要: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告訴你如何教出善解人意的孩子

Yeo Cha ...| 2015-09-23| 檢舉

作者丨Amy Joyce

譯者丨一一媽媽

Richard Weissbourd,是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他主持了一項名為「Making Caring Common」的項目,旨在幫助孩子成為充滿愛心、懂得尊重,有責任心的人。這個項目的最新一項研究表明,許多父母並不知道如何教孩子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參與這個項目的孩子中,有80%認為自己的父母更關心他們的成績好不好,是否快樂,而不是他們是否懂得關心他人。受訪者也更認同「我取得好成績帶給父母的自豪感」三倍於「我在班裡、學校里幫助了別人帶給父母的自豪感」。

Weissbourd和他的團隊認為父母應該幫助孩子成為充滿愛心、懂得尊重他人,富有責任感的人。不過如果你希望孩子成為這樣的人,那麼就得朝著這個方向去培養他們。因為善良不是天生的,這需要父母在孩子兒時的對他們的培養。

那麼究竟如何培養善良的孩子呢?「Making Caring Common」項目給出了以下五個建議:

1、將「關心他人」作為評價一個孩子的優先標準

Why?

父母們常常更關注自己的孩子是否快樂,是否學業有成,而很少關注孩子是否懂得關心他人。但是孩子需要學會平衡自己和他人的需要,比如在踢足球時,要不要把球傳給隊友?在朋友被人欺負時,要不要挺身而出?

How?

孩子需要父母告訴他們,關心他人的感受非常重要。父母應該提高對孩子道德的期望值,比如要求他們做到言出必行(即使這可能會讓孩子感到不快)。舉個例子,在孩子退出參加的體育社團、樂隊或是準備和某個朋友「絕交」時,父母有必要讓孩子考慮下自己對集體和朋友所應承擔的責任,並且鼓勵他們在除了「退出」這種激烈的手段之外還能否採用別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Try this

不要對孩子說:「爸爸媽媽最大的期望就是你快樂。」而是說:「最重要的是,你會成為一個善良的人。」

要求孩子尊重他人,即便他們很累、很煩躁甚至很生氣。

和在孩子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其他成人打交道時,要注意詢問孩子是否有關愛他人的表現。比如,問問老師孩子在校時,是否能夠融入集體,表現友善?

2、創造機會,讓孩子練習如何關心別人,表達感激

Why?

要成為一個善良的人,什麼時候都不晚,不過可別指望孩子「自動」就長成那樣了。和其他能力的發展一樣,孩子也需要通過練習來學會關愛他人,對關心自己的人表示感激。研究表明,懂得感激的孩子,常常也是一個樂於助人、慷慨大方、富有同情心和寬容的人。同樣,他們也往往更快樂、更健康。

How?

學會關心他人,和掌握一項運動技能或是一門樂器一樣,需要練習。每天的重複非常必要,不論是幫助同學完成作業或是完成一項班級工作,都能讓關愛他人變成一種習慣。

Try this

不要對孩子每一次幫助別人的舉動都給予獎勵。比如晚飯後他們擦了桌子,這其實是一個家庭成員應該做到的事。只有當孩子幫了更大的忙時,比如幫助了班裡被欺負的同學,再獎勵他們。

和孩子聊聊在電視上、書里、生活中見過或聽過哪些善良的行為?哪些不是?為什麼?這樣孩子就會自然而然地關注自己是否也常常做出善舉。

將「感激」變成日常生活的一種習慣。無論是在吃飯時、睡覺前、坐車或是坐地鐵時,無論對方是給予了莫大幫助還是僅僅做了舉手之勞,都要對此表示感謝。

3、擴大孩子所關注的圈子

Why?

大多數孩子都只在意自己的父母和朋友,他們所關注的圈子其實非常狹窄。爸爸媽媽要做的是讓孩子關心「圈子」以外的人,比如班裡的新同學、和他說不同語言的人、學校的保安甚至是生活在偏遠地區的人。

How?

孩子需要具備聚焦的能力,去仔細地傾聽自己小圈子裡的故事,關注親密之人的生活;但同時也需要具備跳出去的能力,把自己的目光投向更廣闊更多樣化的世界,聆聽和理解其他人的不同觀點,包括來自弱勢群體的聲音。孩子們也需要考慮自己做出的一個決定會對一個集體產生什麼影響。

例如,退出所在的足球隊,可能會影響整個隊伍的士氣,甚至輸掉一場重要的比賽。特別是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孩子們還需要學會關注和理解來自不同文化和社會背景的人。

Try this

教會孩子對生活中遇到的每個人都真誠、友善,比如對校車司機和餐廳服務員。

鼓勵孩子關心弱勢群體。幫孩子一起出主意,怎麼能進入「關心和鼓勵圈」,比如看到同學哭了,就上前安慰。

讀報紙或是看電視新聞時,和孩子討論下生活在世界其他國家的孩子們,尤其是貧困和戰亂地區的孩子們所面臨的挑戰。

4、做孩子強有力的道德榜樣和行為導師

Why?

孩子總是通過觀察和模仿成人的行為來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尤其從是他們尊重的人身上(比如父母)。比如,電梯門要關時,看到奔跑而來的人,你會按下開門鍵等等對方嗎?同樣,他們也向父母學習,如何在倫理兩難的衝突中做出選擇。例如,「我最好的朋友不喜歡我的新鄰居,那我的生日聚會到底要不要邀請新鄰居呢?」

How?

要培養一個善良的孩子,首先我們自己就成為有道德的父母,這意味著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儘量做到:誠實、公平、關心我們自己。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要時時刻刻保持完美。要得到孩子的尊重和信任,我們也需要承認自己的錯誤和缺陷。我們還應尊重孩子的想法,傾聽他們的觀點,清楚地展示我們究竟希望他們如何與人交往。

Try this

每個月至少參加一次公益活動,比如做志願者或是給慈善活動捐款。如果能帶著孩子一起參加就更好了。

在飯桌上,和孩子討論一些道德兩難問題,看看孩子會如何回答。比如一個身無分文的人為了救自己患重病的妻子,而去當小偷,是否應該?也可以和孩子聊聊他在生活中遇到過的類似困難抉擇。

5、教孩子學會管理負面情緒

Why?

有能力關心和幫助別人的人,常常也能夠管理好自己的負面情緒,比如生氣、羞愧、嫉妒等等。

How?

首先我們要告訴孩子,有這些情緒都是正常的,當然我們也得教給他們正確調節情緒的方法和技巧。

Try this

這有一個簡單易學的方法可以讓情緒迅速平復下來。(對大人也管用哦。)

讓孩子停止現在正在做的一切,做一次深呼吸,在心中默默從1數到5,並且重複這些動作直到平靜下來。此後,每當你發現孩子心情不佳時,都可以提醒他重複這些步驟,也可以和他一起練習。過段時間,孩子就會自動地使用這種方法來調節自己的情緒。

-- The End --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凱叔講故事",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61510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