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沈亞琴
班級管理是班主任的一項重要工作,包括對班上人、事、物的管理。幼兒班主任面對的是一群年齡小、各方面能力都還比較差的孩子,所以在班級管理方面更要細心、耐心、用心,既要觀察、教育班上的每一個孩子,又要協調好班上工作人員的工作,還要處理好與家長之間的關係。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班級的管理水平,根據我園提出的精細化管理細則,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我們在班級管理方面開拓創新,銳意進取,使我班的精細化管理工作得以常抓不懈。下面就結合實踐簡單談談自己在班級精細化管理方面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用真誠的愛、實在的行動去打動孩子的心,努力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
愛是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愛使幼兒感到安全和滿足。而師生關係不同於親子關係,沒有天然的血緣關係,教師只有付出真誠的愛,才能與孩子心靈相通。老師每天用親切的態度、美好的笑容迎接孩子甚至擁抱孩子,會讓孩子感到親切、開心;每天用手撫摸一下孩子,會讓孩子感到溫馨、安全;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會讓孩子感到平等;用溫和的語言告訴孩子:「你是個可愛的孩子,老師喜歡你。」會讓孩子感到喜悅、幸福與陶醉……因此,平時我很注重與幼兒之間的相處與互動,用我真誠的愛和實際行動關心每一個孩子。
1、微笑面對每一個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老師的愛。
在平時的工作中,我每天都高高興興地、面帶微笑地接待每一個孩子,熱情主動地與孩子和個別家長打招呼,蹲下身摸摸孩子的頭,親親、抱抱他們。平時我都用溫和、親切的語氣對孩子們說話、聊天,即使孩子們做錯了事,也不大聲責備、訓斥,而是給他們講道理,讓他們自己找錯誤的原因,有的孩子給家長提意見:「您幹嗎老打我、罵我?我們老師可不這樣,有事總是好好講的。」
2、親切地與幼兒交談,讓孩子對老師產生依戀和認同。
對於新入園的孩子,為了讓他們儘快消除對自己親人的依戀而產生的分離焦慮,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環境,在入園前,我們逐一對孩子進行上門家訪,親切地與孩子們玩耍、交談,給孩子留下一個和藹可親的印象。入園後,我特別注意觀察孩子們的情緒變化和各種需要,在生活上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關懷,給他們擦鼻涕,幫他們提褲子,為他們梳頭髮,午睡時拍拍那些難入睡的幼兒,並來回不停巡視,一次又一次地給他們蓋上被蹬掉的被子……讓孩子們感受到慈母一樣的愛,以此改變孩子們不安的心理狀態,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師的愛,使孩子對老師產生認同和依戀,給孩子們似家又勝似家的感覺,讓孩子們在充滿愛的環境中愉快地生活、學習、長大。
二、以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為重點,努力創建良好的班級風貌,精細化地開展班級管理。
1、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榜樣,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要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老師以身作則非常重要。老師的言行舉止對幼兒來說處處起到潛移默化的薰陶作用。例如,要求幼兒坐端正,老師自己就不能蹺腿;要求幼兒專心聽講,老師在上課時就必須全力以赴,充分做好準備,絕不能漫不經心,找東找西。總之,要求幼兒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2、根據年齡特點,選擇適合的時機與方法,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老師會面臨小中大班三個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不同階段的孩子也應該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措施。例如,小班的時候我們要求幼兒對玩具進行簡單的分類,收拾玩具。在幼兒玩玩具之前,首先引導幼兒按類別、顏色分好類,認識每一種玩具,了解每一種玩具的玩法,這樣既便於幼兒操作,又培養了幼兒的分類能力,一舉兩得;又比如,物歸原處。在教會了他們如何分類、收拾、整理後就要求他們做到,否則就一遍二遍地反覆練習,當他們發現反覆練習使角色遊戲的時間縮短時,立刻就覺得「不合算」了,從此每次活動後玩具就能整齊「回家」。而到了中班階段,我們必須考慮幼兒樂意接受的多種形式,調動幼兒的主動性,使幼兒成為「主體」。例如,根據幼兒說髒話、爭搶玩具等普遍現象,我們利用課間、午間及離園之前的那段時間,採用故事、兒歌、遊戲和錄像等形式進一步教育引導幼兒懂得常用禮貌用語的含義,學習一些文明禮貌行為,培養幼兒傾聽和幫助他人的良好品質。
3、相互補位,達成一致,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良好的班級常規時,最重要的是班級老師、阿姨對孩子要求的一致性、持久性。教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和手段,但是不管採取什麼樣的方法手段,對於孩子的要求都必須是一致的,特別是幼兒的常規,如果這個老師這個要求,那個老師那個要求,或者今天這樣說,明天那樣說,孩子不知所措,久而久之,就會疲沓,再花九牛二虎之力,也會無濟於事。例如,幼兒午睡的時候,我們提出了要求,讓他們把鞋子放整齊,之後,不管是老師還是阿姨看午睡,始終都要求孩子們這樣做;班中有幾個孩子吃飯特別慢,這時我們也意見統一,避免孩子們在班級中亂竄找老師……類似的例子老師會遇到許許多多,但只要我們一個班級的老師、阿姨互相補位,達成一致,就能逐漸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良好的常規。

三、「誠信」為先,做好家長工作,努力形成和諧的家園互動,精細化地做好家長工作。
1、真心、誠心地對待家長,取得家長的信任。
為了使家庭與幼兒園在教育上取得共識,形成合力,配合一致地對幼兒實施教育,獲得高效、高質的教育成果。在家園聯繫工作中,我特別注重用誠心打動家長,贏得家長的信賴和支持。帆帆是一個內向、膽小而又靦腆的小男孩,記得剛上入園的時候,他很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在園時倒不見有什麼異常,但是回到家就會吵著明天不去幼兒園,甚至半夜醒來也會這麼說。為這事情,他媽媽也沒少為他操心,三天兩頭就打電話、發信息給我們,詢問孩子在園的情況,傾訴自己的著急、擔心……這時,作為老師的我,除了及時跟他反饋孩子在園的表現外,也經常勸導她不用太擔心、著急。帆帆媽媽發了這樣一條信息給我:「沈老師,我們家帆帆早晨起床後又不願意上幼兒園了,我和他奶奶哄著騙著也沒有用,他就是哭著不願意。問他為什麼不願意,他也不說話,我都急死了,不知道該怎麼辦了。」看了她的信息,我立刻打了個電話給帆帆媽媽。在電話里,我首先把帆帆這幾天在幼兒園的情況跟她說了一下,讓她知道其實孩子在園時的情況並不是很糟糕,能跟著音樂拍手、唱歌等,還是願意參加集體活動的,用餐、午睡習慣也比較好。聽了這番話以後,帆帆媽媽剛才擔心、發愁的聲音得到了緩解,立刻很激動地問道:「真的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太好了!」但是,緊接著她又問道:「為什麼晚上一回到家他就說不願意去幼兒園,早晨起床後也哭鬧著不肯去呢?」這時,我又心平氣和地訴說寶寶之所以會這樣可能存在的原因。首先,孩子的體質比較差,開學到現在經常是斷斷續續來幼兒園的,剛剛要適應了,又請病假了;其次,寶寶的膽子小,性格內向,不太願意與老師、同伴交流,可能在園時自己的要求、願望得不到滿足,他還沒有感受到幼兒園生活的愉快和美好,所以,表現得還不太愛上幼兒園。聽了我的話,帆帆媽媽也表示同意我的分析。最後,我還誠懇地向她承諾我們會儘量多關注帆帆,引導他和同伴多一起遊戲,老師阿姨也會給予更多的關心,讓他儘快感受到幼兒園生活的美好。就這樣,帆帆媽媽比較安心地掛了電話,而我也說到做到了。因此,帆帆逐漸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喜歡上幼兒園了,而且在園表現得很棒。於是,我又及時發了條信息給帆帆媽媽,在告訴她帆帆在園情況的同時詢問了在家的情況。媽媽很高心地表示,孩子已經消除了上幼兒園的牴觸情緒,現在早晨能夠自己主動要求上幼兒園了,她感到特別開心,把孩子交到我們手中也很放心。
2、細心、耐心地對待每一位家長,取得家長的信任。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照顧著,可以說各方面都被照顧得無微不至。但是到了幼兒園就不同了,這麼多的小朋友在一個班級里,就兩位老師和一位阿姨,很多時候很多地方都容易被疏忽。
所以,我們就更應該把細微的環節做得更細緻:
第一,當家長提出的問題或叮囑的事情時及時記錄,讓家長覺得放心;
第二,對於利用手機簡訊向老師叮囑事情的家長,要及時回復,並溫馨地在最後加上「請放心」三個字,從而贏得家長的信任;
第三,家長和孩子一樣,其實也有虛榮心,也需要表揚和激勵。
我根據班級的開展活動情況,定期在班內的互動地帶上寫上《爸爸媽媽請留意》,內容多是涉及對家長感謝、表揚、自己的感受等。如有一次,我們發動家長進行一個環保小製作,大多數家長與幼兒的製作都比較簡單,只有個別家長製作的質量比較高,所以在網上進行了感謝,讓付出勞動的家長也覺得做得很有價值,讓沒有很好配合製作的家長有所觸動。在家長工作中,這些做法看似小事一樁,但是需要我們付出細心、耐心,從而逐漸贏得家長對我們的信任。

總 之
所謂的精細化管理就是凡事從細小處著手,使每一個環節都做精、做細,層層深入,環環相扣,班級管理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因此,要切實地做好班級管理工作,讓班級管理的各項工作都更精細化,需要老師們繼續不斷地學習、摸索、探究和總結,從而讓我們的班級管理更精細化。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207996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