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兒童節將至,為了慶祝這個屬於孩子的盛大節日,孩子和老師們早就開始緊鑼密鼓的準備精彩的節目了。老師們希望孩子們把在幼兒園學會的唱歌跳舞都在演出中淋漓盡致地表現給家長,家長也希望看到孩子精彩的表演。本來令人十分期待的六一演出,但是很多家長為了孩子是不是主角、台詞多不多、站的位置是不是靠前,傷透了腦筋。到底是老師「偏心」?還是家長沒有理解老師的做法?還是我們都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今天,有位家長想講一講她的經歷,或許,您能從這位媽媽的表述中找到答案。
生養一個孩子,我們就要努力為孩子創造快樂和健康成長做非常多的準備工作。畢竟在我們心裡,自己的孩子就是天底下最完美的孩子!但是,我們考慮的問題,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嗎?如果孩子沒有選擇我們認為對的方向,我們真的能放手、放心讓孩子去嘗試嗎?

故 事
//如果孩子不是六一演出的主角,你會有多焦慮?//
多多媽每天最關注的就是微信的提示消息,尤其是多多幼兒園的班級群消息。
下午三點,正是工作得最昏昏沉沉的時候,一條幼兒園班級新消息出現了——「本次六一彙報演出,我們班的小朋友要在舞台上為全體觀眾表演歌舞劇《森林趣事多》……」多多媽頓時睡意全無。歌舞劇?上台表演?有沒有我們家多多?多多媽的心懸了起來。
家長們都在群里拍手稱讚,多多媽卻在焦急等待老師的下一條消息。終於熬過了漫長的2分鐘,老師終於發來了消息——「這次演出我們全班小朋友都自己選擇了自己喜歡的角色,並且開始排練,也請家長們多多鼓勵孩子們,重在參與……」看到所有小朋友都上台表演,多多媽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可是「咯噔」一下,整顆心又被提得更高了——孩子自己選角色?誰來當主角?老師會怎麼給孩子分配角色?
下午的工作,多多媽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完成的,時間到了,立馬「飛」到幼兒園,看著多多歡欣雀躍的撲進自己懷裡,多多媽心裡覺得,「自家娃肯定是得著了好角色!」心情也不由得高興了起來,盤算著晚上帶多多去吃點什麼大餐慶祝一下。這時,旁邊小朋友和家長的對話卻飄進了自己的耳朵——
「媽媽我演小白兔!」
「真棒!」
「明明你演什麼啊?」
「我演大灰狼!」
「啊?你怎麼演這個破角色啊?」
「我喜歡大灰狼,而且大灰狼的台詞最多了!」
「媽媽,我演小蝴蝶,我的衣服可漂亮了!」
「快回告訴爸爸,讓爸爸也高興高興!」
多多媽忍不住問多多:「寶貝,你演什麼啊?」多多自豪地回答說:「我演大樹!」多多媽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抱著一絲希望問多多:「是演大叔叔嗎?」旁邊的一個女孩兒搶著回答說:「不是大叔叔,是大樹!多多的角色可好演了,就一直在後面站著不動就行。」
多多媽一口老血差點噴出來,當著家長和孩子忍住脾氣,假裝忘記了東西,牽著多多就往班裡走去,想著怎麼開口跟老師說說,給多多換個角色。
剛到班級門口,就看見菲菲媽媽正跟老師溝通:「我們菲菲學芭蕾一年多了,都上台演出好幾回了,聲樂上的一對一,老師說她聲音條件特別好,您一定得給我們菲菲增加點兒戲份呀!來,菲菲快給老師下個腰看看!」
菲菲熟練地下腰,還順便來了個一字馬。老師卻面露難色:「六一歌舞劇不是專業演出,我們就是想給孩子們一個展示的機會,戲份多少不重要,關鍵是讓孩子感受一下集體的氛圍,還有就是鍛鍊孩子團結協作的能力……」
聽著老師的話,多多媽媽也陷入了沉思,到底要讓孩子換角色,還是順其自然呢?

觀 點
//尊重孩子的選擇,才是幫助孩子成長//
就像春晚之於春節,六一彙報演出也成了幼兒園如今慶祝六一的傳統形式,而且每年都要花樣翻新,做出亮點。
幼兒園和老師們最關注的是節目質量和活動安全,在排練時,老師們都會投入最大的心血準備和安排,儘量保證每個孩子的演出位置無關任何「偏愛」意味的同時,還必須考慮到節目的整體性和演出效果。
可是,家長們卻沉浸在無限的期待和關注中,衡量著自己的孩子在集體表演中的位置和角色重要程度。的確,作為家長,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光彩照人地出現在這個一年一次重要演出時刻,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演出中當主角、站前排。
於是,家長們糾結、攀比,甚至責罵自己孩子不爭氣。更有極端的家長找老師理論或給老師送禮的,更有因此痛定思痛給孩子報了各種特長班的……凡是種種,無不誤會了幼兒園舉辦六一彙報演出的初衷。更重要的是,當屬於兒童的節日摻雜了過多的成人意識,那麼節日本身也就失去了原本的特色與意義。
讓我們這些成年人嘗試著蹲下身體,用孩子們的視角看看這個世界——孩子們根本不在意「第一排」和「最後一排」,「主角」和「大樹」的區別,他們的注意力都在完成新動作的喜悅和自信、得到表揚的成就感和榮譽感、拿到道具的新鮮感、和小夥伴們團結協作的力量感……這些在成年人看來無關緊要的環節,才是孩子們獲得快樂的源泉。孩子才是真正懂得享受過程,而非僅僅看重結果的智者。
如果我們這些做家長的,再反觀一下自己的內心:你希望孩子當主角,有幾分是為了孩子,又有幾分是為了自己的虛榮?都說每個成年人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小孩子,每當關鍵時刻,我們內心的小人兒就跳出來,對你呼喊:「這就是你的童年所缺失的啊!快讓你的孩子來實現你自己的夢想吧!」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我們很容易就在無意識中通過孩子來滿足自己生命中曾經缺失的一塊拼圖,同時卻忘記了顧及孩子的感受。我們總是想把所有最好的都給孩子,卻也總是忘記了問一下孩子他是否真的需要。

我們都覺得自己足夠尊重孩子,對於孩子物質上的需求,我們總是儘自己所能去滿足。但別忘了,所謂尊重,是把對方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
每個人來到世界都有自己的目的和生命歷程,孩子也是這樣的,他並不是父母的附屬物,他和我們一樣,都是生命這條漫漫長路上的行者,我們沒權利去做他的地圖,更無須用他的行為來為自己的人生加分。
孩子的人生路那麼漫長,無論家長還是老師,都只能陪他走完一小段旅程。我們不必費心費力為孩子安排每一步的走法,不用自己的期望去綁架孩子的節日。當孩子扮演「大樹」的時候,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藉機培養孩子學會欣賞、不妒忌的健康心理。我們可以在台下為孩子鼓掌,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舞台,把自己的角色演好就是最精彩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207996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