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活動是瑞吉歐教育方案的核心(即:兒童在教師的支持、幫助和引導下,像研究人員一樣,圍繞某個大家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研究、探討,共同發現知識、理解意義、建構認識)。
瑞吉歐的課程與教學主要是以它來展開的,這是瑞吉歐在課程和教學方面最大的特色,下面我們就通過案例的形式,來詳細瞭解一下瑞吉歐的項目活動。

一、彈性計畫
即教師事先指定出總的教育目標,但不制定每一項的具體目標。
瑞吉歐老師依靠對孩子的瞭解和自己的經驗,考慮到孩子可能的想法、行為及老師本身可以引導的方向,對多種可能性做「假設」。細緻的觀察幼兒,從幼兒的反應中敏感地捕獲有巨大學習、探究價值的的項目。可以說,是幼兒和教師一起,共同引導和促成著課程的生成。
案例:大班主題活動《汽車》
總目標
1、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學習保護自己。
2、敢於當眾講話,清楚地自我表達。
3、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分享。
4、調動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交流探索的過程、結果。
5、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和創造,富有個性的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
預設活動
各種各樣的汽車、汽車的秘密、我喜歡的汽車、有趣的汽車標誌、我和汽車做朋友、未來汽車等。
在研究活動中,孩子們發現了汽車的小秘密:
1、車子有各種各樣的外形特徵;
2、有了馬達車才會發動;
3、車裡還有水箱;
4、每輛車都有不一樣的車牌號碼,代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單位;
5、許多地方都有車庫,是車子休息的地方。
……
孩子們的問題隨著他們的發現逐漸複雜,於是我們的預設計畫也在不斷調整。同時越來越多的疑問促使幼兒主動詢問,主動查詢資料。

二、合作教學
即強調師生合作對某一問題進行研究。
瑞吉歐將教學的過程比做教師和兒童在進行桌球遊戲,「教師必須接住兒童拋過來的球,並以某種形式推擋回給他們,使他們想與我們繼續遊戲,並且在更高的水平上繼續遊戲,或許還能發展出其他遊戲」。教師通過一些試探性的提問或商談式的建議,來引發幼兒自己的探索和自由表達。
案例:主題活動進行中,幾個男孩子對馬達產生了疑問:「馬達到底在車子的哪兒?」。於是活動區時間,我引導孩子們翻閱了關於馬達的資料,有的在自己的玩具車上找答案,有的還找了自家汽車的照片,但最終沒有結杲。
「老師,您知道汽車的馬達在哪裡嗎?」
我也不太瞭解汽車,而且也沒有預想到孩子們會對如此深奧的問題產生興趣,只好實話實說。但我表示,戶外活動時,可以開來自己的上海大眾——高爾夫,與孩子們共同探索。孩子們有的趴到車底下東看看西摸摸,有的上了車,前找找後拍拍,仍然沒有結果。
我輕聲地提醒:「可以問問別人,司機叔叔?」於是,一大群孩子圍了過去問這問那,司機叔叔連忙打開前車蓋,孩子們興奮極了,聽了司機叔叔的講解後,終於瞭解,原來馬達是裝在車頭裡的,是用來發動汽車的。

三、檔案支持
即對教育過程及師生共同工作結果的系統記錄,
這有力地支持了項目活動的過程。
記錄內容
1、兒童在工作進程中的具體實例;
2、正在工作的兒童的照片,教師寫的旁註;
4、眷寫下來的兒童們的爭論短評;
5、對活動意向的解釋;
6、家長的評議。
……
案例:在教育活動《製作汽車》活動中,記錄的不是幼兒最後的作品,而是製作的過程、一連串的動作片段,重點在於教師對幼兒活動過程的解釋。
整個主題活動我們以照片,圖畫、實物、錄音、錄像、幻燈、文字說明等多種形式,記錄了幼兒在每一階段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並貫穿項目活動的始終,同時在活動結束後延續。記錄最終成為教師和幼兒進一步互動、獲得學習與發展的平台。

四、小組工作
一般是3~5 人,有時2個人。
小組內同伴間的發展水平既要有所不同,同時這一不同又不要過大。這種同伴合作,為每個孩子提供了機會,使其意識到自己的觀點與其他人的觀點是不同的,從而更多的迸發獨特想法、產生自我認同感、接納多樣的觀點。
案例:孩子們發現了一輛功能齊全的家用房車,裡面什麼都有,於是決定我們也要製作一輛這樣的車。
孩子們自由商討組合,形成了:
1、設計組(負責車輛的整體設計,通過圖書、網絡查找房車的資料,並以繪畫的形式設計出房車的設計圖);
2、測量組(負責選擇各種材料,想辦法進行對方車進行測量。);
3、材料組(負責尋找製作需要的材料);
3、製作組(負責最終的製作);
4、裝飾組(負責對房車進行粉刷與美化。)。
測量組為了確定車子的大小,想出了各種方法:用膠棍兒、即時貼芯、積木……找遍了教室裡的工具:用手量,用腳量,用繩子量……試了幾次,不行。有孩子提出「可以手拉手試一試。」於是,孩子們手拉手,做一把「大尺」子,量出了車子的大小。
材料組的孩子們認為,要做大車只能找特別大的材料。他們看到大紙板箱就決定試一試。我給孩子們提供了一些封箱帶、鉛絲等,孩子們自己找來了庫房裡的木板,跳竹竿舞用的竹竿,還從家裡帶來了牛奶盒等。

五、深入研究
即在循環往復中引導對同一個主題的多角度認識,讓幼兒在多種水平上不斷提升。
項目活動不是一條直線,而是存在大量的循環和反覆,以使幼兒的學習更加充分。
案例:在製作房車的過程中,當大家把紙板圍成一圈,豎起來後,孩子們發現:雖然用封箱帶封住了,但只要手一放紙板就會倒下來。為此他們想了許多辦法:用竹竿撐,用積木擋,把牛奶盒貼在車廂內……但孩子們的努力都沒有成功。
於是我們一起總結了失敗原因:
1、紙板箱太重,封箱帶、雙面膠粘不住;
2、紙板箱站的時間長了都會變軟;
3、大家因為好奇,總是用手摸、拉,沒有保護好我們的車。
然後大家開始討論克服困難的辦法。經過一個星期的努力,我們的汽車第一次站了起來。為了讓紙板箱變得更牢固,孩子們在車廂外面粘上一層又一層的漿糊和報紙。

六、圖像語言
兒童學習與表達的手段有百種語言。
在瑞吉歐看來,幼兒自我表達和相互交流的手段,及教師判斷幼兒對主題內容掌握程度的判斷,不應只有語言符號,還應包括動作、手勢、姿勢、表情、繪畫、雕塑等一切表達方式。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幼兒的學習、探索和表達是許多「語言」的綜合。
案例:孩子們在建築區搭建的「樂樂停車場」真是太有創意了。最近,大家不僅對車型的搭建感興趣,對搭建「停車位」也很感興趣。他們會在搭建前進行簡單的計畫,搭建時也能接納更多感興趣的孩子,他們將自然角的盆花、美工區的黏土汽車都拿來用了。
當孩子們邀請我來參與活動時,我找不到刷卡的地方,於是孩子們在「停車場」的周圍,建造了一排柵欄,還有一個小門。我們的建築區,成了一個小小的表演區。大家自己搭建場景,圍繞「停車場」的主題,開展了很多有意思的表演。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