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真的是為了錢,喪盡天良、喪心病狂的貪污政客!
蘋果日報 出版時間:2019/03/31 10:03

論者表示,幸福盟贊成校園教導「性別特質」的尊重,但反對「不適齡的同志教育」。性平教材示意圖。資料照片
曾獻瑩/幸福盟理事長、公投第11案領銜人
教育部違反全國民意又一樁!去年公投第11案「國中小不應實施同志教育」獲得高達708萬國人的支持,然而教育部近日公告的《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第13條草案(簡稱教育部草案),卻換湯不換藥,參考反對公投團體之意見,將同志教育的實質內涵,即「性別認同」、「性傾向教育」加入草案條文,明顯違背公投第11案公投所主張的實質內涵。
不適齡教育已侵入校園
《性別平等教育法》之制定,出發點是反校園霸凌,讓不同性別特質的孩子免於霸凌的傷害。對此,幸福盟亦持贊成態度,我們支持校園教導「性別特質」的尊重,但反對「不適齡的同志教育」。
如同電影有分級限制,教育也需要分級。對國中小階段的孩子來說,同志教育並不適齡,因孩子們正經歷快速變化的階段,身心發展尚未成熟。以教育部草案為例,「性別認同」包含多元性別、性別光譜、變性議題,打破男女二元性別觀,誤導孩子性別是流動的。
「性傾向教育」包含男與男、女與女等多元情慾的內容。若學校對國中小孩子實施「性別認同、性傾向教育」(即同志教育),處於同性密友期的孩子恐怕被貼上「同志」的標籤,使其性傾向和性別認同發展更加混淆,導致孩子的性別發展陷入不穩定的狀態(例如性別不安症)。
當同志教育爆發不適齡的爭議,其所衍生的課本、教材、教學法和課程內容,普遍令家長感到不安。例如2017年,高雄某國小男師對三年級孩童教男男、保險套、女女、指險套等不適齡教學內容。該師行為經媒體披露後,吃上公然猥褻的官司,但當時由民進黨執政的高雄市教育局,卻以該師依法實施性平教育為由,用人民的納稅錢為該師付律師費。
前述爭議教育內容,恐怕只是整個性平課程的冰山一角,還有多少不當課程沒被揭發?這些是我們要傳授給台灣孩子的性平教育嗎?是我們期待國中小老師帶給孩子的示範嗎?多少父母願意讓孩子提早過多接觸這些不適齡的教育內容?前述不適齡的教育內容,真的是為了校園反霸凌嗎?還是意在推廣同運團體的激進意識型態?
教育部顢頇 無視公投民意
全台22縣市,已有13縣市議會因應家長團體抗議,決議抵制不當性平教材。去年11月1日,國教行動聯盟等10幾個教育團體亦召開記者會,指出許多家長擔心性平教育淪為「性解放教育」及「同志教育」,可見性平教育偏離反霸凌的初衷,並非幸福盟無的放矢,而是全國家長普遍的心聲!
去年11月24日,公投第11案獲得708萬票,教育部理應順從民意,將同志教育從國中小性平教育中移除。未料教育部近幾個月,不僅積極諮詢反對公投的同運團體,最後還依同運團體的意見,將屬於同志教育實質內容之「性別認同、性傾向教育」增訂到草案中。
教育部堂而皇之無視708萬公投民意,玩弄文字遊戲,強硬推行自己擁護的意識型態,這樣跟獨裁政府有何兩樣?我們呼籲執政黨切勿創立政府可無視公投民意的「慣例」,若執政黨無視公投民意,未來若有其他政黨無視台灣公投意志,堅持推動他們想推的政策,恐將失去要求對方落實公投的道德高度。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204148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