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是家常便飯,但是父母在不瞭解的情況的前提下只會不耐煩的讓孩子「別哭了」,一方面顯得孩子很不受待見,另一方面還會顯示家庭教育的失敗。好的家庭教育,從語言中就能感受出來,下次遇到孩子哭鬧,別只會說「別哭了」,要學會用這4句話代替。

小木很小的時候,我就告訴他,寶寶是男子漢,要勇敢,不流淚,不哭等等。那時候他似懂非懂,每次生病進醫院或者打防疫針,總是免不了打針抽血,每當那個時刻,我同樣告訴小木:勇敢的孩子不流淚。看著他撇著嘴、噙著淚,使勁壓抑自己的難過而沒有哭出來,我甚至一度自豪:看,我的孩子特別勇敢,打針從不哭鬧,事實也是如此。
直到孩子7歲時候,我才知道自己是多麼的愚蠢。孩子的適齡行為卻被我一再制止,一再的不接納。其實,那個時候,小木需要的只是一個親人,一個能陪他難過一下的親人而已,而我,卻沒有接納孩子的情緒。
也許當時我說:兒子,你覺得有點害怕是嗎?媽媽知道了,媽媽就在這裡陪著你。如此簡單的一句話,不僅僅安撫了孩子當下的情緒,更是對兒子的感受和表現,體現出媽媽全部的接納,而我,當時卻沒有做到。

1、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想哭就哭一會吧
孩子不會平白無故的哭鬧,但是很多父母在孩子哭鬧的時候不是安撫孩子而是一個勁的讓孩子別哭,這樣會讓孩子更加委屈。不如先安撫孩子,讓孩子哭完,發洩完情緒,接下來在問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情。
2、沒事,爸媽在這呢
天大的事情父母給你頂著,有了這麼一句話,不管孩子哭的多凶,都會慢慢的平靜下來。因為父母的這句話給了孩子最大的安全感,讓孩子覺得很安心。

3、你需要爸媽的幫忙嗎?
既然事出有因,孩子哭肯定是有些事情自己做不好或者是做不到,這時候父母能夠詢問孩子是否需要幫助,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孩子耳濡目染,長大一定會成為有愛心的人。
4、有事不要憋在心裡,你可以跟媽媽說
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心事,也是在為孩子解壓,幫助孩子宣洩情緒。所以父母不要等到孩子哭了才知道和孩子交流,交流要做到前面,這樣孩子才會快樂多一點,哭泣少一點。
很多父母都不喜歡聽孩子哭,甚至一聽到孩子哭就會覺得煩躁,所以只會跟孩子說「 別哭了!別哭了!」而且很多父母並不善言辭,所以上面的話也說不出來。

但是既然為人父母,就要盡到父母的責任,讓孩子在歡聲笑語中成長,而不是在苦惱中生活。如果說不出來這些話,不妨多陪陪孩子,多與孩子溝通交流,也會有很好的效果。
你家孩子哭鬧時,你是怎麼勸慰的?
更多爸媽育兒、生產前後的相關資訊,請關注粉絲團「家有寶貝」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