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吃飯是強行餵飯還是隨他去?看了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愛分享| 2018-11-08| 檢舉

前幾天的一件小事情讓我和媽媽爭辯了幾句,主要是因為快3歲的小侄女仍讓奶奶追著餵飯,而我媽也是樂此不疲,因為小孫女能多吃一口,她都很開心。其實不僅是我媽,有些年輕的父母在給孩子餵飯的時候,以「為了讓孩子多吃一點」為名,也是恨不得想盡各種辦法來讓孩子「吃飯」。

孩子不想吃飯是強行餵飯還是隨他去?看了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1

經常看到家長端著碗追著孩子滿屋跑,家長追得累,孩子跑得歡,好不容易追上了,家長一勺子飯菜捅到孩子嘴裡,孩子隨便嚼兩口就咽下。接著孩子繼續跑,家長繼續追,接著喂,接著跑......反反復複,快兩小時,一碗飯將將見底。

原本很簡單的吃飯變成了孩子的遊戲。 這樣的遊戲孩子覺得很開心,家長卻累了個半si,飯也沒吃多少。最後,消化不好,孩子也容易營養不良。如果在追逐的過程中再嗆著、噎著,得不償失。

孩子不想吃飯是強行餵飯還是隨他去?看了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2

相信很多家長都經歷過這樣一個孩子吃飯困難期,都有過和孩子鬥智鬥勇,只為了那幾口飯的憂傷時期。孩子到了2、3歲還不肯好好吃飯,家長們各出奇招,有些上趕著餵飯,有些遵循「饑餓法」,覺得餓兩頓就好了。那到底哪種方法更好呢?

首先,我們應該瞭解到,寶寶6個月的時候就已經學會用手抓飯了 ;12個月的時候可以自己抓握勺子將飯扒拉到嘴裡;2歲的時候,已經可以像大人一樣熟練使用筷子、勺子等餐具,並將飯菜精準地送到自己嘴裡。所以,餵飯這個行為真是沒必要,除非家長們想一路把孩子喂到幼稚園,但是幼稚園裡誰來給孩子餵飯呢?

孩子不想吃飯是強行餵飯還是隨他去?看了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3

面對不想吃飯的孩子,家長選擇強喂是因為擔心孩子餓著,其實這種擔心完全是多餘的。進食是人類最原始的本能,餓了孩子自己肯定就會吃,所以孩子不想吃飯的時候沒必要餵飯,適當引導孩子自己進食即可。如果家長一直給孩子餵飯,填鴨式餵飯不僅自己辛苦,對孩子的健康發展也有影響。

小時候,家長總是教育我們,吃飯要有吃飯的樣子,不可以在飯桌上嘻嘻哈哈,不可以搖頭晃腦,不可以玩食物......怎麼到了孩子這裡就不在乎什麼規矩了?我們對待孩子應該包容,應該給以無限的愛,但是不應該溺愛。

孩子不想吃飯就喂,這就是溺愛的典型表現。 所以,當孩子不想吃飯的時候,請溫柔地告訴他:「如果這頓飯你不吃,那就要等到下一頓了。」並且杜絕兩餐之間的零食, 這樣孩子意識到挨餓的辛苦,自然會在下一次吃飯的時候自己乖乖吃飯。

我是不太能接受這樣的養育方式,正如睡覺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一樣, 餓了就吃飯,也是孩子正常的生理需求和自然行為。強行的、不限時間和地點的追喂,就像是孩子和大人之間發生了一場「迂迴作戰」,彼此的「鬥智鬥勇」樂趣無窮。而結果是孩子並沒有吃多少飯,大人卻急壞了。

所以看到家人給小孩子追著餵飯的時候,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要制止。因為讓孩子一邊玩一邊吃飯,看似孩子多吃了點,但實際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比如:

嬰幼兒在出生時是有一定的「秩序感」的,家長只需要在關鍵期給予正確的引導、培養就好。比如吃飯這件事,本來就應該屬於合理和規律的生活安排的一部分,應該讓孩子適應規律生活的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做什麼事情之前、之後需要做什麼。若家長把孩子原本的秩序大亂,不但使孩子無所適從,也給她們的健康和發育帶來很多弊端和隱患。

很多家長注重孩子睡前的洗漱、講故事、蓋好被子睡覺也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家人對孩子這樣的行為是放縱的心態,時間長了孩子就認為這是件正確的事情,那麼以後在學習上面,會邊寫字邊玩,到時候就別怪孩子的不專注導致輔導作業時氣的血壓高飆。

都知道在添加輔食時要引導孩子學習咀嚼,一口咽完了會再給第二口。但當孩子長大了卻忽視了這個問題,常常任由孩子吃一口飯就跑去玩,時常會忘記咀嚼。含在口裡的飯菜還會在家人的催促下匆忙咽下,這樣不僅有噎著的危險,也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時間長了對孩子的身體發育很不利,這還不算吃著吃著就冷掉的飯,或者為了「利誘」孩子,額外添加一片糖果或者肉。

本以為為孩子好的事情,卻在無形中慢慢地害了自家娃。

孩子不想吃飯是強行餵飯還是隨他去?看了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其實, 越是小月齡的孩子,吃飯的規矩越好立。

從孩子還是小嬰兒的時候,就給到 準備固定的餐椅、餐具和吃飯的環境,以及固定時間、地點,讓孩子強化吃飯的「秩序感」,這樣就形成一個「私人邏輯」--吃飯要在飯桌上、和家人一起吃,是不能隨意走動、更不能拿著玩具去玩的。

我們家孩子從8個月的時候就定時、定點吃飯,到了飯點,自己就會「啊啊」地叫著要吃,而且自己拉著小桌子、小凳子坐坐好,並且讓大人給系好飯兜。在吃飽飯以後就要求把飯兜取下,拍拍肚子講「飽飽」,然後擦擦嘴巴,離開飯桌。有時候我們剛把飯菜端上桌的時候,他就自己搬著凳子先坐好等我們,小樣子特別討人喜愛。

但不是每次都能這樣乖巧、老實吃飯的,但在他要離開座位時,我都會把他領回來,明確要求的事情必須和善而堅定地執行。

這也是媽媽不理解我但有時候又比較佩服我的地方,因為孩子想玩的心思很強烈,他也會叛逆,強硬著拽不回來怎麼辦?把他單獨放一邊,只說一句,

「寶寶,媽媽愛你, 但你不按時吃飯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等你想好回去吃飯的時候就回去。」通常三五分鐘後,他會自己回來並且自己吃完飯。

孩子不想吃飯是強行餵飯還是隨他去?看了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稍大一點的孩子,比如三歲以上, 我們尊重他們不在飯點吃飯的行為,但也要告知到可能會產生的結果--餓肚子,並且非飯點時間是沒有零食吃的。在這之前已和孩子設定過日常慣例表,也提供基本的暗示,撤開玩具、關閉電視,也就是營造吃飯的環境,孩子不吃就讓他們承擔餓肚子的後果。

如果拋開孩子就是不餓、偏要想玩的單純思想, 也會有故意通過不好好吃飯來引起家人的關注和哄逗的背後目的。

很多二胎家庭裡,反應孩子出現退化現象,也就是明明能自己吃飯的,偏偏搞的到處都是,大人不喂就不吃,可以想想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是否看到家人都圍著小寶寶轉而忽視了自己。

不是很建議這樣的情況下給予糖果哄逗,或者直接吼兩聲,威逼利誘在短期有效果,但長遠來看,就在孩子心裡種下了一顆「壞」種子。

吃飯本來是一件和樂幸福的事情,何不嘗試一點點小方法,改變甚至杜絕追喂的現象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96729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