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成年人來說,我們有能力主動構建自己的生活環境,可是對於孩子來說,特別是6歲以前的孩子,他們沒有能力主動構建自己的世界,或者說,我們就是他們的世界,我們構建了他們的世界。
我們構建了他們成長的世界,也擔負著他們成長的責任。
不知大家是否看過義大利的經典電影《美麗人生》,影片講述了生活在義大利的一對猶太父子被送進納粹集中營,父親不忍年僅五歲的兒子飽受驚恐,於是就利用自己豐富的想像謊稱他們正身處一個遊戲當中,必須接受集中營中種種規矩以換得分數贏取最後大獎。
雖然孩子身處隨時都可能發生危險的集中營,但是父親的做法卻依然讓他的童年充滿了快樂和愛,讓他在年幼時獲得了其他相同處境下的孩子無法擁有的正向力量。

這就是父母為孩子構建的世界,外界的環境再惡劣,但有我們的愛在,就有產生正能量的可能。
作為父母,當我們發現孩子身上有不好的行為現象出現時,首先要做的不是批評孩子,而是應該找找自身的原因。那麼,要努力為孩子構建起美麗和諧的世界,以下這些行為父母們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有哦!
你的哪些壞行為最容易被孩子模仿?
不耐煩、脾氣大
有時,父母工作一天之後會很累,碰到孩子不聽話,就會很不耐煩地訓斥孩子。這首先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增加他的恐懼情緒,也不利於孩子心理健康發展,同時還會讓孩子逐漸成為一個性格暴躁的人,不能很好地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
建議:
只有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學會尊重其他人。家長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實在沒辦法控制時,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爆發,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和成長環境。

喜歡與人爭執、斤斤計較
有的父母會表現得對人、對事都比較斤斤計較,一旦吃了虧,就會與人爭執。這種社交方式會讓孩子誤認為,只有通過爭吵、謾罵才能解決衝突,也容易讓孩子變得小氣,逐漸地,孩子的社交方式也發生了改變,讓孩子難以在社會上立足。
建議:
有時候做事寬容一點,不要太斤斤計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待人待物都非常溫和,要通過一言一行讓孩子學會真誠善良,開朗豁達。
說髒話
如果父母平時有「出口成髒」的壞習慣,或者總做些沒有禮貌的事情,孩子很有可能會有樣學樣,在長期的模仿中逐漸把這些舉止變成自身行為的一部分,成為一個沒有禮貌的人,說髒話做壞事。

建議:
父母首先要審視自身的行為,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人,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比如帶孩子出去聚會,應該提前和孩子說好會遇到哪些人,怎麼稱呼,跟孩子約定好這些細節。同樣,在家庭內部提倡並運用禮貌用語,並長期堅持,給孩子創造一個懂禮、用禮的環境。
打斷別人說話
孩子剛開始學會說話,表達慾望強烈,看到大人喜歡打斷別人說話,會讓孩子也養成這種不好的習慣,慢慢地也學會打斷別人說話。
建議:
父母平時和孩子說話的時候,要遵循禮貌的原則,不隨意打斷孩子的發言,在孩子說完話之後,再繼續接住孩子的話題。如果大人之間要進行談話時,也要提前告訴孩子,待會有很重要的事交談,請他不要插嘴或打斷大人的談話。
做事拖拉,沒時間觀念
很多父母做事多多少少有點拖延症,時間觀念有所欠缺,這樣的做法會延續到孩子身上,讓孩子對不守時、遲到之類的事情沒有正確的認識,變得做事拖拖拉拉,沒有時間觀念。
建議:
從小給孩子灌輸時間觀,讓他們了解時間的重要性。平時做事一定要按計劃進行,嚴格按規定的時間完成,不要總是「來日方長」。
不愛運動
這大概是大多數父母的通病了,自己不愛運動,自然就不會帶著孩子一起運動,甚至忽略運動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讓孩子成為一個「小胖墩」,或者因為缺乏運動而導致某些方面發展滯後。
建議:
一個有運動習慣的孩子,長大後不僅在體能方面會有更健康的發展,在意志力、團隊合作方面也會表現出更大的能量。建議父母根據孩子的興趣和年齡特點,為孩子尋找一些專門的體育運動項目,跑跑步、跳跳繩等都是可以的。

為什麼有的孩子愛讀書,有的孩子卻喜歡玩手機?為什麼有的孩子彬彬有禮,有的孩子卻蠻橫無理?那是因為在孩子的世界裡,父母的一言一行永遠占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他們的潛意識會認同自己的父母,會在不知不覺中模仿自己的父母,把父母的舉動真實地「複印」出來。
作為父母,我們只有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夠真正成為孩子的表率,培養孩子的好品德,奠定孩子美好未來的基礎。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