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主題活動方案+活動|連方案都有了,你還等什麼

醉小飛| 2018-09-15| 檢舉

中秋節主題活動方案

體驗中秋節美滿團圓和喜慶豐收的快樂氣氛,加深對父母和親人的感情;在參與中秋節各種活動中能大膽自信地表現自己;在成人引導下,學習尋找、搜集資料,並學習交往、合作與分享;簡單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祖國的傳統文化。

一、幼兒發展目標與主要內容

(一)初步了解傳統節日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的來歷及有關習俗,感受體驗傳統文化。

(二)知道教師節、國慶節、國際勞動節等重要節日的名稱日期,進一步了解這些節日的社會意義。

(三)積極參與各種節日的籌備及慶祝活動。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與人交往、溝通、合作,共享集體活動的快樂。

(四)培養幼兒愛祖國、愛家鄉、愛勞動、愛親人的健康情感,鼓勵幼兒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二、教師指導建議

(一)環境:教師和幼兒一起創設反映中秋節的環境,如:用泥土或橡皮泥製作月餅、水果;製作各種燈籠;張貼有關中秋節的故事掛圖、畫有觀賞月亮的圖片等。

(二)遊戲:「月餅加工廠」。 教幼兒製作各種月餅,做好的月餅裝在盒子裡放在「超市」里賣,也可放在小吃店裡供「客人」用餐。

(三)教育活動

1.講述有關中秋節的故事、傳說,如:「嫦娥奔月」、「到月亮婆婆家做客」等,使幼兒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2.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創編表演童話劇由幼兒自己分配角色,製作道具並進行表演。

(四)觀察活動:請幼兒在節前節後觀察月亮的變化,並做月亮變化日記(從小月牙開始觀察記錄至八月十五),要求幼兒自己觀察並將結果畫在自己的表格上。

(五)家園共育:

1.指導幼兒觀察月亮的大小變化。

2.給幼兒講一個關於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中秋節的古詩。

3.中秋節前夜,家長帶幼兒來幼兒園進行「慶中秋晚會」。可做月亮變化日記展、表演節目(儘量讓幼兒自己準備),將從家中帶來的食物與大家分享,用望遠鏡觀察中秋節的月亮等。

活動自始至終都應讓幼兒直接參與,使每位幼兒有機會表現自己並獲得愉快、自信的內心體驗,讓幼兒親自感受和體驗中華民族文化的豐富和多樣性。家長可通過賞月、家人團聚、欣賞精彩的傳統節目——中秋之夜聯歡晚會,給孤寡老人送月餅等形式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

中秋節主題活動方案+活動|連方案都有了,你還等什麼

中秋節主題活動

欣賞詩歌《月亮對我笑》

主要涉及領域:語言

活動目標:

1.在觀察、表達圖片內容的過程中,理解、學習詩歌。

2.感受詩歌的情境,嘗試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活動準備:實物投影圖片供老師操作,圖片內容有月亮(各種表情、可移動)、雲朵、電視機、小朋友(可移動)、小床等。

活動過程:

1.傾聽教師朗誦詩歌,引起興趣。

(1)欣賞教師操作教具、朗誦詩歌,感受詩歌內容。

(2)根據幼兒的問題進行討論。

2.在圖片的提示下,學念詩歌。

(1)再次欣賞教師朗誦並輕聲跟念。

(2)嘗試在圖片的提示下朗誦詩歌。

3.分角色朗誦詩歌。

欣賞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

主要涉及領域:藝術

活動目標:

1.了解歌詞內容,初步學唱歌曲,並能用歌聲表現民歌的歡快風格。

2.在學會秧歌舞的基礎上,創編舞蹈動作來表現歌曲。

3.輕聲演唱,和大家聲音保持一致。

活動準備:

幼兒學習過秧歌舞。

活動過程:

1.欣賞歌曲,交流感受。

2.理解歌曲內容,學唱歌曲。

(1)再次欣賞歌曲。

指導語:歌里唱了什麼?再仔細的聽一聽。

(2)在提問和重點欣賞的過程中,解決學唱歌曲中的問題。

(3)集體演唱歌曲。(教師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3.在學會秧歌舞的基礎上,創編舞蹈動作表現歌曲。

(1)交流秧歌舞的動作。

(2)自由跟隨歌曲進行舞蹈。

大家來賞月

主要涉及領域:藝術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用二方連續的方法,表現許多人一同賞月的情景。

2.在嘗試、交流與討論的過程中,探索將單個的圖案連續起來的方法。

3.在活動中,能夠將不同的材料放在指定的地方。

活動準備:剪刀、各色長條形紙、鉛筆等。

活動過程:

1.欣賞二方連續圖案,觀察其圖案特點。

指導語:這些圖案是用什麼方法做出來的?它和我們以前剪的剪紙有什麼不同?

2.討論剪二方連續的方法。(教師引導幼兒討論折、剪的方法。)

3.嘗試進行操作。

4.交流自己在活動中的問題和獲得成功的方法,進一步獲得剪二方連續圖案的經驗。

5.再次嘗試,體驗獲得成功的快樂。

6.共同布置環境「大家來賞月」,體驗合作布置教室的愉快。

做月餅

主要涉及領域:綜合

活動目標:

1.在觀看錄像、自己嘗試做月餅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製作月餅的材料、工具和方法。

2.積極大膽地嘗試運用材料、工具進行探索和製作,體驗成功的快樂。

3.輪流使用材料、工具,活動後能與同伴共同整理環境。

活動準備:製作月餅的錄像帶、製作月餅的材料和工具、烤箱等。

活動過程:

1.遷移已有經驗進行回憶和討論。

2.欣賞錄像,進一步熟悉製作月餅的方法和過程。

3.觀察活動的材料和工具。

4.自由交流自己想要製作的月餅。

5.嘗試製作月餅。(教師在指導的過程中,提醒幼兒不要將餡兒放得太多,輪流使用工具和材料。)

6.烤制、品嘗製作的月餅,體驗成功的快樂。

親子賞月晚會

主要涉及領域:綜合

活動目標:

1.進一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知道中秋節豐收、團圓的意義,對中國傳統的節日文化產生興趣。

2.活動中能大膽地運用各種形式表達自己在節日中快樂、喜悅的情緒。

3.體驗和家人、老師、同伴共同慶祝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環境布置(音響、燈光、字幅、燈光月亮、彩炮、桌椅等)。

2.幼兒每人一份節日食品(月餅、各種中秋節的水果和食品)。

3.親子遊戲材料及獎品。

4.教師排練情景劇,幼兒扮演玉兔。

活動過程:

1.活動開始。

(1)主持人宣布活動開始。

(2)拉響彩炮,體驗節日熱鬧的氣氛。

(3)園長致詞,表達祝願。

2.欣賞情景劇《嫦娥奔月》。

3.嫦娥和玉兔共同組織《知識對對碰》競答活動。

4.表演節目共同聯歡。(家長節目、幼兒節目、教師節目和遊戲穿插進行。)

5.共同品嘗節日食品、賞月。

6.結束部分(踩氣球,慶祝節日)。

資料連結

知識資料

北宋太宗年間(976―997年),才正式確定農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豐收節、八月節或團圓節。據說八月十五這天,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月色最美好。因此,中秋夜,家家戶戶在庭院、樓台擺起月餅、瓜果等,全家人圍坐在一起,祭月、賞月、吃月餅、飲美酒,喜慶團圓,共享天倫之樂。圓如滿月的月餅象徵著團圓,是中秋節的必備食品。中秋節這一天,人們總要品嘗月餅,家中有親人在外沒有回家的,分月餅時也要為他留一份。中秋節,民間還有給小孩送兔兒爺的習俗。中秋節的傳說故事很多,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有「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故事。

教學資料

1.故事: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天上有十個太陽,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乾,老百姓很難生活下去。有一個叫后羿的英雄,他爬上崑崙山頂,拉開神弓,一口氣射下了九個多餘的太陽,立下了大功,受到了老百姓的尊敬和愛戴。許多人都趕來向后羿拜師學藝,有一個名叫蓬蒙的奸詐小人也混了進來。

后羿有一個美麗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一天,后羿到崑崙山求道訪友,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檯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后羿的徒弟蓬蒙看到了。三天後,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悲痛欲絕的后羿,仰望夜空呼喚著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2.童謠《中秋節》、《月亮》參見南京市實驗幼兒園編:《幼兒園綜合教育課程主題活動實施方案(2)》,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第36頁。

3.古詩。《靜夜思》

4.音樂。

(1)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參見虞永平主編:《幼兒教育活動大全(小班上)》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97頁。

(2)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參見喬建中編:《中國經典民歌鑑賞指南》,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年,第160頁。

中秋節主題活動方案+活動|連方案都有了,你還等什麼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95185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