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園十大狀況-很重要看

醉小飛| 2018-08-28| 檢舉

孩子在教室裡亂跑該怎麼辦

(1)讓孩子上他喜歡的課程:如果連上三四次還是安靜不下來,有可能他不喜歡這個課程,可以換換其它課程。

(2)兩歲後的孩子寬鬆與紀律並行,孩子這種情況有些是引起大人的注意表現,大人可以去觀察孩子在不同的時間、地點、環境的表現,給予適當的引導。

有的孩子喜歡脫鞋怎麼辦

(1)觀察孩子,若在無事可做情況下脫鞋,讓孩子在任何地方都要做到有事可做。

(2)孩子是否是觸覺敏感,如拿軟刷子觸摸孩子孤腳看孩子是否有反抗意識也可以讓孩子走在石子路上,自然按摩孩子的腳底,這樣你就可以知道孩子是否觸覺敏感。

(3)當你無法阻止孩子脫鞋的異常行為時,你可以做為訓練項目來訓練孩子,比如叫孩子的名子問孩子這是什麼—鞋子,這是誰的鞋子——我的,鞋子穿在什麼上面——腳上,腳上穿什麼——鞋子,什麼時候可以脫鞋子——睡覺脫鞋子。可以利用孩子脫鞋的不好現象強化孩子思維能力的訓練,讓孩子逐步理解,鞋子應該穿在腳上,就在睡覺時才能脫掉。在他有脫鞋的跡象的時候不妨帶他四處走走,轉移他的注意力。

孩子中午睡覺時,喜歡讓老師陪著怎麼辦?

(1)這是由於對環境的陌生、恐懼心理所導致,盡量滿足孩子;

(2)待到孩子對環境完全適應了,教師逐步的退出來。

新入園的孩子在幼兒園不哭也不鬧,但是晚上睡覺時說害怕,怎麼辦?

老師要跟小孩子多溝通,接近小孩子了解情況,多給孩子建立信任和安全感,成為好朋友,幫助孩子消除恐懼心理。請家長理解這個情況,特別是對於膽小的孩子,剛入園時很多都會出現這種情況。

新生入園十大狀況-很重要看

新入園的幼兒,每次都帶零食,如不帶,就不來上學怎麼辦?

(1)孩子前期帶零食是非常正常的,因為只有從家裡帶來了吃的他才覺得安全。

(2)待孩子對幼兒園環境適應了,熟悉了幼兒園的常規後,教育孩子幼兒園吃東西有固定的規定。

(3)若孩子適應了幼兒園生活還帶零食的話,就統一交由教師保管,晚上離園統一帶走。

有的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老師不管說什麼都不認真聽

老師要學會反思,改進課程,抓住孩子的興趣點編排課程的流程,你的課程不精彩所以孩子才會上課不認真聽講,課程精彩孩子會馬上安靜或者跟著老師的引導思路走不知不覺就下課了。

對於特別不自信的幼兒,老師如何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1)在園裡:多關注、多協助、多指導、多鼓勵、多溝通。

(2)與家長溝通孩子的表現,讓家長認識到孩子的成長並及時鼓勵幼兒。

幼兒的坐姿不對,怎麼樣去改正?

書寫常規是需要時間去養成的。教師應從孩子書寫開始就利用如下要求:

一拳(身體和桌子的距離)

一尺(眼睛與桌子的距離)

一寸(手指和筆尖的距離)

幼兒孩子平時話挺多,一旦讓他回答問題,或者是犯了錯誤,問他原因,一句話都不說?

(1)這是懼怕老師的原因,幼兒園老師必須做到讓孩子信任

(2)老師首先做孩子的朋友,在做孩子的引導者。

孩子厭食怎麼辦?

(1)大人本身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

(2)固定的開飯時間;

(3)減少正餐之外的食物;

(4)促進孩子的食慾;

(5)選購孩子喜愛的餐具;

(6)多花心思在菜色上做變化;

(7)為吃飯增添趣味性。

附新生入園親子活動

親子活動之交往適應篇——我的幼兒園

幼兒發展目標:促進幼兒對教師、同伴以及環境等的熟悉,增進幼兒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體驗交往,樂於分享,學會輪流、等待等集體活動行為,願意融入集體。

家長成長目標:了解孩子交往能力發展的目的和意義,會引導孩子去學習交往、分享、輪流、謙讓等行為;盡可能地給孩子創造與同伴交往的機會,幫助孩子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在這一組親子活動中,我們可以通過語言活動「大家歡迎我」,讓幼兒互相做自我介紹以熟悉同伴;通過音樂遊戲「找朋友」,來促進幼兒之間的交流,培養幼兒的交往意識;

新生入園十大狀況-很重要看

通過分享活動「我喜歡的玩具」,來讓幼兒學習分享,體驗分享的樂趣:

通過體能活動「拉小車」,來學習在集體活動中的合作、輪流以及等待等行為;

通過親子手工活動「我的朋友多又多」,來讓幼兒感受交往所帶來的樂趣,等等。

這些親子活動充分發展了幼兒的交往意識,鍛煉了幼兒的交往能力,減緩了幼兒入園因不熟悉同伴、教師而產生的焦慮情緒。

親子活動之語言表達篇——這就是我

幼兒發展目標:在別人面前願意交流,能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樹立自信心和獨立意識。

家長成長目標:引導幼兒初步了解自己,鼓勵幼兒敢於交流。

入園以後,很多幼兒是因不敢主動表達自己的意願而哭鬧,如不敢表達想家了、想喝水了、想上廁所了等意願。

所以在這一組親子活動中,我們可以通過語言活動「我喜歡的圖書」「我喜歡的活動」「我會做的事情」「我的好朋友」等來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敢於表達的膽量,從而使幼兒能夠充分錶達自己的意願。

親子活動之生活自理篇——看我多能幹

幼兒發展目標: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意識和能力;學習穿脫衣褲、獨立進餐和如廁;願意自己午睡;樂於自己整理玩具,等等。

家長成長目標:認識自理能力對孩子的重要性,引導孩子樹立自理意識,培養孩子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為孩子提供鍛煉自理能力的機會。

生活自理能力不足會給幼兒入園造成很大的障礙。往往會打擊幼兒的自信心,造成幼兒的焦慮感和不安全感。

而造成幼兒自理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家長的包辦代替。

所以在這一組親子活動之前,我們首先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觀念和意識,讓家長意識到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其次通過「我會穿衣服」「餵娃娃吃飯」「我的本領」「寶貝勞動秀」等親子活動,來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親子活動之願望激發篇——我想上幼兒園

幼兒發展目標:在集體活動中有積極愉快的情感體驗,有盼望上幼兒園的積極情緒。

家長成長目標:初步了解孩子在園的基本活動方式,鼓勵孩子融入幼兒園活動,幫助孩子在集體活動中獲得愉快情感體驗。

我們組織新生及其家長分別和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兒或幼兒家庭互動,激發幼兒盼望上幼兒園的積極情感。

通過「快樂的聯歡會」活動,讓幼兒感受長大、獨立的驕傲;通過「親子時裝秀」活動,讓幼兒體驗集體的溫馨與快樂;

通過「圖書交易會」活動,讓幼兒感受交換、交流的樂趣,等等。

這些親子活動給幼兒在心理上做好了入園的充分準備,激發了幼兒樂於入園的願望,從而使幼兒愛上幼兒園。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94363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