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4
01
前幾日去朋友家玩。
那天特別吵鬧,除了她家一雙姐弟,還有鄰居家的燕子,三個孩子在玩具房裡玩得不亦樂乎,我和朋友就去陽臺坐著聊天。
才聊沒多久,就聽見屋子裡傳來哭喊聲。
趕緊進屋瞧去,只見弟弟像戰士一樣叉腰站著,怒瞪燕子,而燕子則哭得停不下來。燕子手臂上有一排整齊的牙印,一看就是弟弟咬的。
朋友趕緊安慰燕子,瞪了一眼弟弟:「是不是你又欺負人,把燕子姐姐弄哭了?趕緊道歉!」
「憑什麼我要道歉,她欺負我姐姐,搶走我姐姐的玩具,還推我姐姐,我不喜歡跟她玩。」弟弟昂著頭,絲毫不低頭,更不肯道歉。
這把朋友惹惱了,對著他的屁股就是一巴掌:「咬人就是錯的,趕緊道歉。」
弟弟重重地哼了聲:「就不!除非她先跟我道歉。」說完,就自個兒跑走,躲進了自己的小房間。
直到鄰居家來把燕子領走,弟弟都不肯從房間裡出來,他要跟媽媽鬧冷戰。
姐姐也解釋,弟弟確實是為了維護她才咬人,雖然這個行為是錯的,但動機卻是好的。朋友也意識到,自己在發生事情的時候處理太過武斷,只想到去安慰受傷的燕子,卻沒有考慮弟弟的心情。
吃晚飯的時候,朋友見弟弟不肯從屋裡出來,就只能先服軟,隔著門對弟弟說:「媽媽也有錯的地方,你也有錯的地方,我們互相認個錯好不好?」
這話一說,門迅速就打開了,孩子一下子撲進媽媽的懷抱,眼淚紅紅的,也承認了自己咬人不對。
02
往往,我們容易看到一個不肯認錯的小孩,但卻很難看到,不肯認錯的背後,是孩子的脆弱和害怕,還有小小的自尊心。
先來看看,在什麼情況下,孩子會不肯認錯道歉呢?
「又不是我一個人的錯」
就像文章開頭的弟弟,他咬人是為了維護姐姐,事端是對方先挑起的,他咬人的行為只是屬於反擊,更不可能認為自己是錯的,所以才會說出「憑什麼我要道歉」的話——畢竟先做錯事的人都沒道歉,他更不肯道歉。
而且弟弟也不是不願意道歉,只是他的錯誤是建立在別人先犯錯誤的基礎上,所以道歉也要別人先道歉,他的小倔強背後,是他自己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
「爸爸媽媽都不道歉」
很多大人都覺得,小孩子家家的,不用太計較,所以有時自己答應帶孩子出去玩卻爽約,或者不小心弄壞孩子的東西,都會覺得是芝麻小事,更不會放在心上,而且有時在日常生活中就算自己犯了錯,覺得丟面子會狡辯。
爸爸媽媽這樣做,會讓孩子心裡有這樣一個念頭:「原來犯錯是不用道歉的,犯錯很丟人。」孩子有樣學樣,就算知道自己錯了,也不願意認錯。
「不敢認,怕被打」
在奉行棍棒教育的家庭裡,孩子稍微有點錯就會遭受批評和責駡,這意味著在犯錯的瞬間,就產生了承擔後果的巨大精神壓力,為了逃避這種壓力,孩子會選擇撒謊,拒不認錯。
《地球上的星星》裡的小男孩伊桑在犯錯的時候,就總是選擇撒謊。蹺課出去玩的那次,慫恿哥哥陪他一起撒謊,讓哥哥幫忙簽名,就是為了逃避來自爸爸的暴打。因為每次發生矛盾無論對錯的真相,他都是被責駡的那個,撒謊或許還能僥倖逃避。
03
犯錯本身並不可怕,反而那些生活裡的小錯誤還可以當作是孩子成長的契機。
比起在孩子犯錯後指責他,更好的做法是,在説明孩子認識到錯誤的同時,陪著他們一起改正錯誤,在改正錯誤的經驗裡樹立正確的是非觀,讓孩子以後的路能越走越遠。
Step1:蹲下來,聽他說。
記得有個視頻,寶寶翻垃圾桶被爸爸打屁屁氣得一直叨叨不停,期間還好幾次去碰垃圾桶,用這樣的行為來抗議爸爸打他的行為。
孩子在犯錯之後被發現,會有一系列的情緒反應,可能會覺得自己丟臉,也可能會反思錯誤,但有時是難過大哭,正是情緒最為波動的時候,這時他需要的是情緒平復。
任何批評教育在這個時候對他來說都是排斥的,所以可以稍微隔一會兒等孩子情緒平復下來再聊,但時間也不能隔太久,孩子忘性大,可能轉眼就忘了自己犯的錯。
溝通的時候,要去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真正貼近孩子,蹲下來做他的朋友,給予他情感上的支援。這樣,他才會讓他有安全感,願意傾訴,也更願意接受教育,去真正瞭解犯錯需要道歉的含義。
Step2:別把手伸太長,成長也需坎坷
最近,有個關於熊孩子推孕婦看她會不會流產的事件被熱議,而這個熊孩子已經四年級了,早就應該是懂對錯的年紀了,居然還會做出這種讓人不可思議的事,大抵是他的熊從小都是被縱容的,以「孩子小」為緣由被維護。
的確,現在很多孩子犯錯,父母要麼幫著道歉,要麼敷衍道歉,沒有真正意義上讓孩子明白犯錯需要承擔後果。
曾經我跟小侄子一起玩耍的時候,我倆比賽畫圖。他看到我畫的圖案特別好看,在我不注意的時候直接就在我的紙上亂塗亂畫,他還得逞地對我笑。
當時我也不惱怒,我就跟他說:「你把我喜歡的東西弄壞了,那你必須要拿出一樣東西來賠償我,待會看動畫的時間給我當作賠償吧。」
六點鐘的時段是他最開心的時候,當我要讓他用最珍視的看動畫片時間來賠償時,他才知道自己的惡作劇不對,去拿了新的白紙給我,小心翼翼地跟我道歉。
有時,捨不得孩子委屈,其實並不是幫助孩子——他應該明白的道理、遵循的規則,在成長的路上都需要自己學會。
Step3:當個稱職的家長,也要適時低頭
對於孩子來說,其實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媽媽做好的示範,如果爸媽在犯錯的時候能及時意識到錯誤並改正,在孩子面前也是一種很好的榜樣。而且有個願意適時低頭的爸媽,孩子能感受到的愛也會更多。
做個會道歉的父母不丟人,反而能讓孩子感受到你滿滿的愛。
就像之前火爆脾氣的陳小春,在催促Jasper走路快點時怒氣值達到了頂峰,對著孩子說話語氣也很沖,但是孩子一句:「你能不生氣了麼?」讓陳小春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問題,跟Jasper道了歉。
04
也許站在你面前的小孩子,總是犯錯,讓人頭疼,可誰的成長是一路順風的呢?人總有犯錯的時候。
如果孩子難辨對錯,那就耐心地教導他,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樹立正確的是非觀。
如果孩子有自己的想法,那就去瞭解他不肯認錯背後的小執著,傾聽瞭解之後,再去思考怎麼讓孩子改錯。
也有很多孩子,不願說出「對不起」這三個字,卻會用自己的方式去求得原諒,比如分享自己最心愛的玩具和食物;主動求一個擁抱;用稚嫩的文字寫下他不願說的三個字……這都沒關係,只要孩子願意認錯,道歉的形式並不重要。
你身邊也應該有這樣倔強的小孩子吧?你讀懂他的小倔強了嗎?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91135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