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陪小侄女在家玩麵粉遊戲,藝術就要髒髒髒!

有朋友跟我說,特別喜歡看我和包包的日常,在整理照片的時候發現了這一組麵粉遊戲,很想和你們分享。

我們家的風格是自由奔放,允許在規定的範圍里髒髒髒~

感受一下:

先在麵粉堆里滾幾個圈,然後糊自己一臉,發現挺好玩的,哈哈哈大笑幾聲,決定糊小夥伴一臉……

看著大家都髒了,小傢伙們不約而同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1歲半到3歲玩著麵粉

麵粉這項活動,從包包大概1歲半開始玩,媽媽在旁邊做包子,她也要求戴上專屬的小圍裙,有模有樣地模仿媽媽當個小廚師,親身參與和見證包子從麵粉到成為實物的過程

嗯~可能吃貨就是這麼養成的……

麵粉乾的時候是粉狀,加水後成團狀,狀態的改變對於孩子而言就是奇妙的變化過程,手部的觸覺會發生變化,麵粉會粘在手上,繼而帶著好奇心繼續揉搓麵糰,發現麵糰會在手的帶動下變成不同的形狀。

對於再大一點的孩子,就會帶著自主意識,用麵粉玩過家家,模仿媽媽做麵包、做餃子,然後享受一個小廚師創造食物的滿足感。可能受這個影響,包包從小就特別喜歡玩「煮飯仔」的遊戲和玩彩泥,在玩的過程中,專注的時間都比較長,並且根據自己的想像告訴你,這是面,這是雞翅,這是飲料……

玩著玩著,包包也從1歲半的小毛孩長成了3歲的小人精了

麵粉遊戲還挺普遍的

其實,「玩麵粉」這個活動還挺普遍的,不少親子節目中能看到,譬如我姐很愛的《超人回來了》和《爸爸回來了》

不少早教中心或者玩樂場所也有,價錢還不便宜,上百元一堂課,當然形式會豐富一點,不過核心還是一樣:讓孩子盡情地瘋瘋瘋……

玩麵粉好處多多

1、發展感知覺

嬰幼兒的早期發育主要是感知運動的發展,麵粉可以提供特殊的感知覺。在玩麵粉的過程中,他們會接觸到不同質地的麵粉團,如濕的,乾的、顆粒粗細不同的麵糰等。麵粉有可塑性,印上去會下陷,特別是當抓起一把麵糰時,指縫中麵糰的柔軟性會給幼兒一種特殊的感受,發展了寶寶的感知覺。

2、玩麵糰可以發展創造力

創造力是智力的核心。玩麵糰遊戲本身就沒有什麼固定的玩法和必然的成果,因此給寶寶很大的空間來盡情揮灑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他們可以在麵糰堆里任意地掏洞、拓印,有趣的遊戲使寶寶更多地「發明」不同的玩法,寶寶的創意意識和能力也漸漸成長起來了。

3、練習手的協調性、促進手部肌肉發展

在玩麵糰的時候,孩子用力拍打拍打麵糰或揉捏麵糰,這個動作可以發展孩子的手腕精細動作,熟練肢體協調,也可以控制手部肌肉的動作。不僅促進身體的發展,也促進了大腦的發展。

4、獲得情緒上的滿足

玩麵糰遊戲給予寶寶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寶寶在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玩麵糰時,心情自然開朗。寶寶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玩,感受到自我控制的樂趣,他們的心情會很愉快。對於那些缺乏自信心或者比較退縮內向的寶寶來說,更有滿足感和成就感。

5、增加空間關係的認識能力

用麵糰做「裝入倒出」的遊戲,更給他增添樂趣。寶寶通過抓麵糰,對小盆(容器)與麵糰(內容物)之間的關係有了初步理解,尤其是把裝滿麵糰的容器倒扣過來,出現一個個造型時,更會進一步發展寶寶對空間關係的認識能力。

麵粉的玩法超級多

1、吹麵粉

本來大家都在吹、撒,看著麵粉緩慢的飄落,通過視覺和觸覺進行物質感知的變化。

2、收集麵粉

用手撥攏麵粉的過程中,更深入的體驗到了麵粉的細膩、柔滑,並可以用手指在麵粉堆里划過,留下各種不同線條的痕跡。

3、麵粉乾濕變化

一邊加水一邊攪拌揉搓,觀察麵粉加入水後的狀態變化和手部被麵粉黏連的感覺,對比麵粉乾濕狀態下的不同。

4、改變麵粉形狀

用手通過揉搓,捏,扯,按壓等動作,觀察麵粉的形狀變化。

5、麵粉拓印

用一些紋理明顯的玩具,物品,如硬幣,牙刷等,看看觀察麵粉上的痕跡。

5、製作簡單的圖形

麵粉加了水就可以把它當成彩泥來玩了,水中混點色素就可以做成不同顏色的麵糰了。

孩子可以做些檢點的形狀如球、蛋、雪人等,加點小道具更好玩。

6、找寶藏

把小玩具藏在麵粉之下,乾濕均可,讓和麵粉的觸覺遊戲多了份尋找寶藏的樂趣。

7、加點顏料

看看效果會怎樣?

8、製作恐龍蛋

我準備了一盒麵糰,混入食用色素。我用了藍色和綠色的食用色素,只是部分地混合成斑點的蛋。在麵糰中可使用了一些可使用的香味香精,吸引孩子嗅覺。

在裡面我藏了一些小恐龍,讓孩子來打開這個恐龍蛋。

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式,開始玩富有想像力的玩。他們也愛製作自己的恐龍,試著在蛋中隱藏不同的玩具。這個簡單的過程卻很有趣。

因為怕髒就不給孩子玩了嗎?

麵粉固然好玩益智,但肯定會有媽媽情緒激動地跳出來大喊:天呀,這麼髒這麼亂,肯定要花很多時間來收拾整理!

怕孩子把地方弄髒,那就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不讓孩子玩。我們家有一個大的圍欄,規定包包玩麵粉的是時候就在裡面玩。

如果沒有圍欄,那就設定一個範圍並且和孩子說清楚規則。如果孩子太小,那就選擇在容易清洗的地方,譬如洗手間或者陽台等。

總之,不能怕髒就阻止孩子的探索和成長。孩子成長本身就是一個對外界「探索和破壞」的過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81585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