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別家小孩打了要不要他打回去?專家告訴你:這樣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2018-01-7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相信每個做家長的都會遇到這樣的現象,自己小孩在學校,忽然間某一天哭著對你說,在學校被某某打了。如果大家都還記得小時候的事情的話,相信你自己也會感同身受。
家長無奈
第一課,被打要還手
如果你的孩子被小夥伴兒打了該怎麼辦?
陳女士的兒子星星在上小學了,因為擔心星星在學校被別人欺負,星星的奶奶教給孩子的「第一課」是:不要主動動手打人,但被人打了,一定要打回去。
對於奶奶的說法,星星的爸爸和爺爺則不同意。他們認為,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向老師報告,而不是打回去。
陳女士把這個問題發到育兒QQ群,與年輕媽媽們討論起來。「打人是不對,可看著孩子被欺負還打不還手,心裡不是個滋味。我的孩子我自己都捨不得打,憑什麼給別人打?」星星奶奶的觀點,在育兒群裡,得到了不少人回應。
於是,「被打了就要打回去」的觀點,在陳女士家中占了上風。
班級調查
八成父母教育應「打回去」
孩子挨了打,該不該打回去?一項調查顯示,約八成的父母教育孩子,如果被人欺負,應該「以暴制暴」打回去。
調查顯示,在調查70名學生中,只有一名學生沒有受過家長「打回去」的教育。其中,父母教育孩子被打了應該還手的有53人,占到總人數的八成。
她們覺得,現在這個時代不同於以前,只有這樣教育才能培養孩子成為社會的強者,才能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立足,過於忍讓只會讓人覺得懦弱,會成為被欺負的對象。
專家建議
報告老師才是最好辦法
調查中,也有不少家長認為,打回去肯定不對,應該主動報告老師。
心理老師認為,如果孩子在校被欺負了,家長也可以單獨找那些欺負自己孩子的同學聊聊,可以這樣問他們:「我的孩子是不是有特別讓人不喜歡的地方?
我很希望你們能告訴我,讓我來幫助他改正。」孩子們比較單純,一般會說出實情,這樣也許能找到更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法,而非用最簡單的「暴力」。
湖北大學教育學教授葉顯發認為,很多家長選擇用「以暴制暴」的觀念教育孩子,主要是因為現在的孩子大多為獨生子女。
家長看得比較矜貴,也跟社會上「老實人吃虧」的不良風氣有關,這是一種簡單粗暴、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觀念。
他說,他曾遇到過不少類似情況,家長教育孩子被欺負了要打回去,如果孩子打不過對方,家長就「親自出馬」,導致暴力衝突升級。
這樣的事情發生後,幾乎每次家長都會十分後悔。 葉顯發認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應該基於溫、良、恭、儉、讓的傳統禮儀。
小孩間的衝突大多是嬉鬧,家長不應把社會惡習帶進校園,即使孩子間真的有衝突,告訴老師,讓老師來處理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打來打去,小夥伴們以後還能團結在一起玩耍嗎?」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檢舉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