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班,他坐在沙發上,百無聊賴的看著手機,孩子跑過來,興奮的對他說:爸爸,爸爸,你看我做了一個大怪獸!他轉了轉頭,看到那所謂的「怪獸」只是一堆積木雜亂的堆在那裡,他看不出哪裡有怪獸的影子,就告知孩子,怪獸不是這個樣子的,你做的一點也不像,去玩別的吧。孩子還想說什麼,他的目光已經回到了螢幕上。孩子悻悻走到自己的積木旁,呆呆的看著自己的怪獸。
周末,他正緊張的看著比賽,孩子又跑了過來,「爸爸,爸爸,看我給你畫了一朵花!」他轉過頭,看著那雜亂無章的塗鴉,沒好氣的說「畫畫就不能好好畫嗎,畫的什麼也不是,這哪裡有一點花的樣子,好好畫!孩子沒再說什麼,自己走開了。順手把那張畫扔進了垃圾桶……
不知什麼什麼時候起,他慢慢的發現孩子很少再和他交流了,不過他也感覺無所謂,正好自己落得個清閒。
這天,他因為工作順利,哼著小曲兒,早早的回到家,孩子媽媽在做飯,孩子自己呆在客廳,趴在桌子上不知在幹嘛,他饒有興致的走過去,問「你在幹嘛呢?」孩子怯生生的回了句,「我在玩積木。」「那你搭的是什麼啊?」「我也不知道。」「什麼話嘛,你自己搭的是什麼你都不知道?」
妻子從廚房走出來,沒好氣的說,你讓孩子怎麼說,孩子做什麼你都覺得不像,孩子在你面前早就沒有自信了,他給我介紹他的作品時,都是繪聲繪色,不管做的是什麼,不管像不像,但在孩子的想像中,那真的就是一個神奇的世界,可你呢,一再的否定他,你從沒想過孩子眼中的世界和你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樣的!」



這個故事真實的發生在太多的父母身上,他們大多認為孩子所謂的創作純屬亂來,什麼也不是,還有的會手把手的幫助孩子改正,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所謂的正確,殊不知,從孩子方面來講,不論是智力,還是動手能力,遠遠達不到真實的表達自己的程度,而孩子那些創作,最可貴的不是作品的相像程度,而是孩子動手的能力,還有豐富的想像力。
其實身為父母著大可不必糾結於孩子作品的相像程度,放下手機,離開電視電腦,蹲下來,看著孩子的作品,傾聽孩子,讓孩子用想像力與語言,一點一點的豐滿自己的作品,孩子有了成就感,而我們,難道就沒可能找到一點點自己已經丟失依舊的童趣嗎?
所以,真心的告訴父母朋友們:放飛孩子的思維,讓孩子隨心所欲的玩兒吧,孩子的創造力就隱藏於那一個個拙略的作品中,您覺得呢?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