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後山和村裡的小溪,一直是我們課後撒野的天堂。而今天,我們的各種生活條件比過去都要來的更好,但是,我們的孩子不快樂!

多年來新聞報導不時傳出學生因為各種因素,可能是課業的壓力,可能是管教的問題,可能是人際關係的受挫,也或許是情感的波折,選擇自我傷害,或是傷害他人,更有人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孩子的情緒沒有出口。為什麼任何一件在大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我們的孩子卻無法去面對解決?而有一些孩子以為只是尋常的事件,在父母老師的眼裡,卻變成萬惡不赦的罪行?

在當前升學教育為主的大環境里,孩子從學齡前、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與研究所,這段將近20年的時間,是人生中最美好最燦爛充滿無限可能的青春歲月,遺憾的是大部分的孩子幾乎全都花在讀書與考試中度過,競爭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主軸,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即使在玩耍的過程當中,也保持著和別人競爭比較的心態。而補習占據了孩子大部分的課後時間,不僅親子的互動時間不足,我們的孩子經常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

我們經常不允許孩子犯錯,也往往無心地限制了我們的孩子,剝奪了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心與探索未知的渴望,慢慢地,孩子在面對事情的時候,會習慣或依賴有人能給他一個「標準」答案。孩子變得盲從電視上的明星藝人來建立自己穿著打扮的標準,跟隨旅行社安排好的標準行程才有辦法出國旅行,一定要老師給予標準答案才知道怎麼應付讀書考試,孩子們不斷地被複製成一個又一個相似的個體,一旦失去了獨立思考能力與面對問題的企圖心,我們又要如何期待孩子有一天能用自己的翅膀在天空翱翔?

戶外教育網提醒家長,我們要多鼓勵與支持孩子去參加戶外教育活動,使孩子的心理和身體達到均衡發展,在自然中去激發孩子的想像力、思考力,讓孩子自己去探索自己的人生之路,找到生活的意義。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