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粒粒媽媽
粒粒媽曾經的鄰居,原本已經搬走6個多月了,最近卻看到她又千辛萬苦地、從新家把女兒送到我家附近的幼兒園來。
我非常不解:「你們當初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才把女兒轉到你們新家附近的國際幼兒園,為什麼現在又大老遠把女兒送回來上學呀?你家附近的環境、設施不是應該更好嗎?還是孩子轉園後沒法適應?或者學費太貴?」
結果她連連搖頭,嘆了一口氣說:「都不是。不怕你笑話,我們這麼折騰一番,最後發現還是原來的老師比較好。
其實女兒本就捨不得原來的老師,但我以為小孩子嘛,很快沒事了。結果好幾次接她放學,發現褲子尿濕了一大片。
問女兒,女兒說『老師讓少喝水,我偷偷喝了,所以不敢告訴老師』。但,以前女兒從來就沒在園裡尿過褲子——

原來的老師,每天給孩子喝很多水,聽誰咳嗽馬上給他喝;一個個問有沒有粑粑,自己掏錢買痰盂給孩子坐著拉粑粑;孩子尿濕了馬上換褲子,書包沒衣服的,就拿自己女兒的衣服帶一些過來備用。」
對於她說的話,可能有人會覺得小題大做,但作為一位孩子都上大班了的寶媽,我深有感觸:幼兒園學習方面雖說不是首位,但遇到一位好老師,絕對是孩子一生的幸運!
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幼兒階段的很多習慣、能力養成,對孩子成長和未來的影響,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同時,很多在幼兒階段施加的影響,也是不可逆的!

就說我自己的女兒吧,記得她剛上幼兒園時,其實自主如廁、吃飯等技能都會了,但因為膽子小、沒人陪就緊張,就連到隔壁房間上廁所這樣的小事,也無法進行。被這個問題困擾半年後,我決定給女兒換幼兒園。
在新的園裡,面對女兒似乎挺嚴重的「膽怯」,老師的處理方法卻特別簡單:從頭到尾,她都沒說過一句「怎麼這麼膽小」「別怕,沒關係」「你要勇敢」之類的說教。
她只是很平常、自然地讓班上其他女同學陪著去,一次不行,兩次、三次……一個月下來,女兒終於適應了,而班上幾乎所有女同學都陪女兒上過廁所。
後來女兒能獨自上廁所了,但小朋友間卻結成了一種「相約上廁所」的友誼[捂臉]~(對了,老師還注意引導男女分開呢。)孩子們跟老師的感情越來越親密,特別喜歡老師。

這讓我對老師感恩至今的同時,也更堅定當初給孩子轉園是對的:選幼兒園不在於硬體多好、收費多貴、課程多麼高大上、教師資質多牛逼,最重要的是——老師足夠敬業!孩子愛上學!外加最基本的食品安全和設備安全!
所以我們考量一個幼兒園或者學校好不好,不要看它是「市重點」還是「省級示範」,而要重點考察它的老師好不好:看老師是不是有愛心,是不是真心尊重孩子,是不是真心愛孩子。
如果有些東西實在看不出來,那麼最簡單的判斷標準就是:孩子是不是發自內心地喜歡老師?敢不敢跟老師表達自己需求?(比如:尿尿、拉粑粑、吃多或吃少一點……)

我現在都還記得,女兒轉園2個月,就變得特別愛上幼兒園,愛吃園裡的飯菜。要是帶她去外地旅遊,一周以上不見老師,還捧著手機看老師照片流淚!(把我這親媽給嫉妒的,唉~)
那時我就知道這幼兒園肯定差不了!果然,之後女兒每天上學、放學都開開心心的;去外地旅遊,說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媽媽,我們什麼時候回家呀?我好想回幼兒園!」
不過,這就更有賴於我們對孩子的細心觀察了。作為一個走過彎路的人,我當然是祝福大家一開始就能遇到好老師;
但如果沒有,我們要做的就是「及時止損」,同時,出於「道義精神」,無論我們做了什麼應對決策,最好也能提醒下同班的其他家長!

粒粒媽媽有話說:
幼兒園老師的工作是一份「良心活」,沒有考卷和名次來衡量,但孩子三年的變化、習慣的養成、興趣的培養,就是最好的見證!
雖然走過彎路,但我堅信還有很多很多的幼師,兢兢業業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不過,也正因如此,對幼師的不良表現絕對不能容忍。
不然,這不僅對我們家長,對真正的好老師來說,同樣是不公平的。因為,如果園所不處罰表現差的幼師,他們就會拖累其他老師的表現,尤其是那些最出色的老師。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