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區角設計及設計意圖,還有區域指導

盥洗室

小班入園初期,生活護理尤為重要,我們日常生活中,除了以故事、兒歌等遊戲形式引導幼兒學習一些技能,我們還為幼兒創設了溫馨、有趣、有序的盥洗環境,使幼兒發現洗手的快樂並主動盥洗。

如:投放香皂、洗手、刷牙、漱口的步驟圖等,為幼兒掌握正確的方法提供引導。入廁時,我們提供了小腳丫,提醒幼兒人多不擁擠,學會排隊輪流。通過可愛形象的動物頭像吸引幼兒,激發幼兒便後沖廁所的習慣。

建構區:

小班幼兒入園初期,我們在牆飾中為幼兒提供搭建步驟圖,來支持和引導幼兒的操作。提供顏色鮮艷、體積大、重量輕的積木供幼兒選擇,材料較安全,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操作的難度。根據小班快樂與發展里小班幼兒的搭建目標,還為幼兒提供了毛毛蟲——培養幼兒圍攏,長頸鹿——搭高,小汽車——停車場等一些常見的事物,激發幼兒參與建築活動的興趣和培養幼兒的一些搭建技能。

另外,我們教師還為建構區自製了一些如:小花、小草、小樹,薯片桶和隔板等輔助材料,增加遊戲的趣味性,吸引幼兒的興趣。為了幼兒能夠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我們準備了分類箱,每個箱子上都貼有相應的圖片,幼兒在收放玩具時能夠知道將玩具送回相應的分類箱裡。隨著天氣的轉涼,我們還會為幼兒提供腳套,在幼兒遊戲時對小腳丫起到一個保暖的作用。

娃娃家:

在娃娃家中,我們創設了溫馨、輕鬆、安全的「家」的環境,幫助幼兒更快熟悉和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減少幼兒的入園焦慮。我們的娃娃家是由臥室和餐廳兩部分組成的。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在餐廳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動手操作材料,如:常見的餃子,糖三角等等,增加了遊戲的趣味性,激發幼兒參與遊戲的興趣,同時也鍛鍊幼兒的手眼協調性。入園初期,我們在娃娃家投放了大小、顏色、材質不同的勺子,吸引幼兒玩喂「娃娃」的遊戲,引導幼兒學習使用小勺。在臥室里,我們為娃娃家提供了電腦、電話,媽媽拎的小包,還有一些娃娃的衣服,根據季節的變化,提示幼兒給娃娃更換衣服。通過這些遊戲的開展,鍛鍊幼兒的生活技能。當然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我們隨時更換或提供遊戲材料。

美工區:

我們採用套餐的形式給幼兒提供美工材料,方便幼兒的取放。小班幼兒剛入園,能力有所不同,考慮到這點,我們在投放材料時也是分層次的,能力較強的幼兒可以選擇整個空白作品來操作,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能力稍弱些的幼兒則可以選擇半成品來操作,這樣減少了操作難度,利用牆面,給幼兒提供一個展示作品的空間,使幼兒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另外,我們充分利用樓道的空間,創設塗鴉牆,讓幼兒自由的塗畫或添畫,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我們投放了豐富多樣的操作材料如:滾輪、海綿輪、印章、水粉畫等等。讓幼兒在自主操作遊戲中,體驗樂趣。

閱讀區:

我班幼兒九月份剛入園,為了減少幼兒入園焦慮,給幼兒營造一個相對寬鬆、安全、溫馨、光線適宜相對安靜的環境,如:創設舒適、休閒的閱讀區,地板鋪上色彩鮮艷的墊子,開放式的小書架,配有一些手偶,滿足幼兒的表演欲。我們投放了一些故事、認知、科學等種類豐富的圖書,激發幼兒看書的興趣。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投放一些相對結實的布書。同時根據近期的活動安排如:引導幼兒多吃水果蔬菜,不挑食,為此提供了好餓好餓的毛毛蟲。

拼插區

我們投放了多種拼插玩具,如:插接類、連結類、齒接類、組裝類的玩具,激發幼兒的興趣。我們把十二生肖作為小標識,引導幼兒一一對應,有序的收放玩具。

在區域遊戲時間,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自由遊戲,隨著活動的開展和幼兒發展的需要,我們會不斷填充和豐富區域裡的材料,使每一個空間裡的活動具有多樣性,材料具有豐富性。

主題牆:

幼兒入園初期,我們以多種形式如可愛的小動物上幼兒園和貼全家福照片形式,減少幼兒對家庭對父母的分離焦慮,鼓勵幼兒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幫助幼兒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愛上幼兒園。

進區卡;

班級教師動手自製的進區卡。

精彩瞬間:

我們以照片的形式記錄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如:進餐環節、室內外遊戲、集體活動等,不僅向家長展示了幼兒在園的情況,同時幼兒也可以通過過度環節欣賞自己與同伴一起遊戲的照片,從而更加喜歡幼兒園,喜歡與同伴一起遊戲。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72867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