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音樂教學?

有效地開展音樂教學,可以讓孩子擁有更多自主性創作,那麼,如何有效開展?有什麼方法和技巧呢?

音樂活動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幼兒園中應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養成。幼兒音樂的表現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幼兒的創作和作品是他們在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幼兒教師的作用應該主要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幼兒自主性的創作,充分地表現自己對周圍世界的看法,大膽流露自己的情感,使幼兒在這一過程中得到極大的滿足和快樂。

新《綱要》指出:「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的獨特的審美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那如何有效的開展幼兒園的音樂教學活動呢?

一、拉近距離,引起情感共鳴

由於年齡特點,幼兒園孩子對那些抽象、平板的講述是很難產生興趣的,所以,在教學中就用生動、形象的體態語言來進行授課。通過靈活的眼神、活潑的語氣、誇張的動作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以此來縮短教師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久而久之,孩子們很自然地就對我產生一種親切感和信賴感,喜歡和教師交流,願意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同時,他們就會把對教師的這種感情遷移到音樂課的學習上,逐漸對音樂產生了興趣,並有了強烈的學習慾望。這就是所謂的「親其師而信其道」。

大家都有同樣的感受,喜歡哪個老師,就特別喜歡上他(她)教授的課,並且這幾門課成績也就最優秀。

二、 培養孩子對歌曲的表達力

1. 講述故事,引發興趣

歌詞,是音樂的一種文學形式,雖詞語不多、篇幅短小,但卻是幼兒與歌曲接觸的第一步,歌詞中所描繪的人物、情節、語言、動作對幼兒有著直接的影響。但幼兒園的孩子還不具備獨立朗讀和理解詞義的能力,此時若採用傳統的條文式的灌輸,對他們來講則會由於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學中我通常把歌詞變化為孩子們愛聽的小故事,作為教授新歌的導語,或者以故事情節貫穿整堂課,用生動的語言向他們講解。

2. 范唱感染,激發慾望

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達的不同內容和情感,他們或高亢、或低沉、或歡快、或抒情,如何讓幼兒感知這一切呢?這時就需要教師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風格特點進行有感情的范唱。

3. 模仿演唱

由於幼兒園孩子尚未具備一定的視唱的能力,不能獨立處理關於音準的高低、節奏的快慢等方面的問題,所以他們只能採用模仿演唱的方法來學唱歌曲。在教學中,可使用多媒體設備。在幼兒初步了解歌曲的基礎上,通過三個步驟來幫助幼兒進行模唱:

第一步,要求幼兒耳聽錄音,心裡默唱;

第二步,要求幼兒隨錄音進行輕聲哼唱;

第三步,要求幼兒模仿錄音,反覆進行齊唱練習,直至幼兒能夠基本跟上錄音的速度為止。

4. 輔助律動

穿衣服、繫鞋帶、使幼兒在邊唱邊做的過程中,理解性地記憶歌詞,並能把疼愛媽媽的感情付注於演唱當中。

當然,音樂的選材是很重要的,要能吸引幼兒。有一次我讓幼兒聽一首鋼琴曲,幼兒不感興趣,因此只顧做自己的事,對音樂置之不理。可見,音樂的選材必要貼近幼兒生活,能讓幼兒有切身的體驗,他們才能對音樂產生表現的慾望。

三、提供讓孩子展示的舞台,提高孩子的音樂表現能力

喜歡音樂的孩子們特別喜歡錶演。經常為幼兒提供表演的機會,讓幼兒在不同的音樂中,在廣闊的音樂舞台上展示自己。如。在遊戲中為幼兒開闢一塊自由表現的舞台,為幼兒播放幼兒喜歡的音樂,幼兒就會在這片舞台上自由自在的表現自己。當然,音樂的表現手法還有很多,唱歌、朗誦、繪畫、舞蹈等。音樂欣賞激發幼兒了的創新慾望和興趣,針對不同的音樂選擇不同的表現方法。從而更好的發展了幼兒的創新能力。

通過研究發現,幼兒不但喜歡上了音樂,而且在音樂的薰陶下,幼兒的自制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不同音樂的薰陶使幼兒的思維得到了鍛鍊,音樂的感受能力得到了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得到了鞏固,幼兒的思維開拓了,課堂氣氛也活躍了,在其他活動中同樣學會了從各個不同的方法去考慮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師生感情更融洽了。

因此,教師在活動中要善於引導、善於發現、善於為幼兒提供表現和鍛鍊的機會,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身心得到和諧的發展,能力得到不同的提高。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69426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