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網路上出現〈退學邊緣!清大碩士繳不出學費「13943元」PO文求救:真的沒錢〉這個新聞,讓我想起了弱勢學生就讀高等教育時,多數人──甚至包含很多社會福利機構,都容易忽略的狀況。
▍上了高中,就該「自己想辦法」應付人生?
一開始,我所任職的博幼基金會,是提供國中小弱勢學童的課業輔導,國中畢業之後就沒有任何服務了。因為基金會當初設定的服務內容就是課業輔導,所以當然只做課業輔導。同時也認為,學童若上了高中職,就「應該」自己有辦法應付未來的人生了,基金會再幫下去會不會造成福利依賴呢?
當時基金會很多人心中都有這種看法,「防弊」也是不少人在意的。當然那時資源不足,經費也很拮据,因此很多人擔心錢若不花在刀口上會被質疑,「要對捐款人負責」這個理由最容易被無限上綱。但是現在來看這個問題,我認為最大的關鍵在「無法想像」:無法想像弱勢學童在進入高中職,甚至高等教育之後所必須面臨的重重關卡。
就像上述的新聞一出來,很多人都把重點放在13,943的學費,紛紛出現「何不食肉糜」式的言論,有鄉民酸言酸語說自己打工就能賺到3萬塊的畢業表演費用、每月存1000元不就有了、有人說這點錢都賺不到出社會不是就準備餓死……等等,真的只有一句話形容,就是「白天不懂夜的黑啊!」。
▍家庭、生活,都是十幾歲弱勢孩子的真實壓力
我自己的親身經驗是這樣的。弱勢學童到了高中職以後幾乎都必須打工,打工的薪水常常不只是個人的零用錢而已,可能是所有的食衣住行費用──你以為這些弱勢學童的家庭,會給一個可以打工賺錢的孩子每個月多少錢呢?只能說,每個月打工還要拿錢回家貼補家用、幫忙照顧弟弟妹妹的,比比皆是。
我也看過一個基金會的孩子考上中部的公立科技大學,但是因為必須自己負責所有費用,因此即使功課很好,還是選擇念夜間部,白天打工,如此才能自己籌措讀書與生活的花費。本來這樣就已經很勉強了,後來家裡因為債務的關係,又要求這個孩子每個月必須寄5,000元回家還繼父的賭債。
看到這裡,大概又有鄉民要說:幹嘛幫繼父還賭債,不要寄錢回家就好了啊!這些話都說得容易,如果弱勢小孩如此自私,如此無情就好辦了。但是我看到的弱勢孩子大都很聽話、很善良、很替家人著想,不管家人是上進還是墮落,這些孩子都不願意拋棄家人。你可以說這些孩子不夠聰明,但是卻真心令人心疼。最後這個孩子休學去找一份每個月18,000元的會計工作,老闆只願意給她最低工資,因為她只有高中的學歷。這些資訊都是我們後來追蹤到這個學童時才知道的,但是我們已經錯失了協助的良機了。
▍要助人,就幫到底
看到服務過的弱勢孩子,陸續因為2、3萬的學費休學,我問自己:如果基金會花了這麼長的時間(小學三年級到國三),每年花這麼多錢(平均每年一個孩子要花費5~6萬的經費),但是最後他卻因為3萬元的學費休學了,那麼我們到底在做什麼?我們做的事情真的有幫助到這些弱勢的孩子嗎?還是我們只是在安慰自己而已?
我告訴基金會的同事,要做社會工作,數學不能太差,因為平均每個弱勢孩子7年的服務,花了基金會約40萬,可是成功率只有50%,因為會有很多家庭與其他的因素,讓這些孩子無法順利完成高中職及大學學業,脫貧只能靠運氣。但是如果國中畢業之後我再花10萬元追蹤一個小孩,我就可以協助這些孩子順利完成學業,找到一份正當而穩定的工作,成功率可以達到90%。這兩種方式,哪一個省錢呢?
假設以10個弱勢學童來說,方案一是40萬*10人=400萬,成功率50%;方案二是50萬*10人=500萬,成功率90%。看起來雖然方案一比較省錢,但是稍微有點生意概念的人都知道,產品必須是良品才能販賣,不良品是無法銷售的。而且銷售之後能不能賺錢,得看你的單位成本可以壓多低。
以方案一的例子來說,成功率50%,因此一個成功的個案成本就是400萬÷5位=80萬,也就是說一個成功的個案成本是80萬。方案二比較花錢,但成功率有90%,因此一個成功的個案成本就是500萬÷9位=55.6萬。比較之下各位就會發現,其實多花10萬元追蹤一個弱勢的小朋友,最後反而是比較節省成本的。
同時還有一個重點:工廠的不良品還可以資源回收,或以NG品賣出,但是人就不同了!不成功的個案,我們必須要花更多的社會資源,去解決將來產生的問題,不但不能降低成本,反而還會提高成本。所以好人要做到底,送佛要要到西才行啊!
最後,學費只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只是冰山的一角。弱勢學童要完成高等教育的經濟困難,遠遠超過看得到的表面問題。一文錢逼死一條英雄好漢絕對不是危言聳聽,我也替這位研究生感到佩服,因為這不是件光彩的事情,但是他卻有勇氣甘冒網路鄉民酸言酸語的風險求助,也看得出來他非常希望可以繼續念書,更高興是已經有人伸出援手了!
(作者為財團法人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副執行長)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