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髒話」,幾乎在每個孩子身上都會出現的現象,當孩子嘴裡蹦出髒字時,很多的父母會感到緊張和擔憂,生怕孩子從此學壞。由於受周圍環境的不良影響,加上孩子有喜歡模仿的天性,「說髒話」這樣的現象並不少見。面對孩子的這種不良行為,究竟該如何糾正呢?

孩子為什麼說髒話?1詛咒敏感期:從試探開始
詛咒期一般出現在3-4歲,是語言敏感期中的一個表現。當孩子發現語言本身是有力量的,尤其是能夠像劍一樣刺傷別人,他們就會使用強有力的語言來試探,引起別人注意或實現自己的目的。
2喜歡模仿別人
年幼的孩子往往沒有是非觀念,別人說一句罵人的話,他覺得很好玩,也跟著罵人,這是孩子說髒話的一種普通心理。

有時候,孩子會模仿電視節目或生活中常接觸到的人的表達。大人們難免在忙忙碌碌的日常生活中不經意間語言「失足」,這時,孩子便敏銳地抓住了那些「關鍵詞」,比如「他媽的」、「笨蛋」、「臭狗屎」等。孩子們很喜歡模仿大人說話做事的樣子,這些新鮮刺激的詞他們自然會津津樂道。
3需要情緒發泄
孩子與他人發生衝突或者願望得不到滿足時,他們可能也會用說髒話的方式來發泄心中的情緒,以牙還牙,借罵人來舒緩自己的壓力。這時候,他們是很清楚自己在說什麼的,因為他們就是要通過髒話來表達情緒——這正是髒話被發明創造的原因。
4孩子有時會用詞不當
通常講,孩子是不會故意侮辱別人的,所以他可能並不明白這句話的確切意思和惡劣程度。因為孩子對語言和詞彙的感覺是慢慢形成的,因此他用詞不當也是相當正常的。

孩子說「髒話」時,請提醒自己:1、與其說孩子在說髒話,不如說這只是他的一種語言經歷而已。2、 對孩子來說,髒話只不過是他們發現的一個新的探索領地,而不是要拿它攻擊別人或者是惹人生氣。3、學齡前兒童並不能像成人或大些的孩子那樣評估詞語,所以成年人有義務告訴孩子規則,而不是簡單的訓斥或懲罰。4、最好從孩子的理解能力出發,而不要從成人的角度去看待髒話的含意。5、請嘗試把一句髒話當成一個機會,去接近孩子的思想,弄清他們究竟想要表達什麼意思。 孩子說「髒話」怎麼辦?01理性對待「髒話寶寶」
當發現孩子說髒話時,家長切勿大驚小怪,更不可粗暴地打罵孩子,否則反而強化了孩子的不文明行為,使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作為父母,當孩子說髒話時,不打孩子,也不和孩子說道理,假裝沒聽見,對他不理不問。慢慢地,孩子覺得沒趣自然就不說了。這裡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千萬不要大發雷霆,表現出異常憤怒的樣子,或重複孩子的髒話,這樣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只會強化這種不良行為。

02儘可能凈化孩子的生長環境
你不妨仔細想想:寶寶為什麼罵人、說髒話?如果追因溯源之後,發現他是受到不良環境的影響,那麼就該採取環境隔離法,讓他遠離不良環境,如送到幼兒園,不讓他跟一些說髒話的孩子一起玩,為他創造一個文明的環境;另外長輩代其養育時,就要告訴長輩,不要在寶寶面前說髒話。
另一方面要增強孩子的「免疫」力,教孩子明辨是非,告訴他們,罵人、說粗話是不文雅的行為。另外,父母要關注孩子周圍小夥伴的情況,為孩子選擇講文明、懂禮貌的夥伴,以減少相互學罵人的機會。

03給予正確引導
寶貝說髒話固然不好,但父母不妨通過這個契機,幫助寶貝樹立是非觀念。告訴他哪些詞是不好的,別人不喜歡聽,不能用。哪些詞是好的,大家喜歡聽,可以用。寶貝也只有把好的和壞的詞都學到了,才能進入樹立是非觀念的時期。當他接受你的意見時,要及時表揚他哦。
04引導寶寶換位思考
詛咒敏感期最尷尬的是,孩子有時候會在公共場合詛咒別人,這種情況下,家長要及時告訴他,這樣做別人會有什麼感受。只有引導寶寶換位思考,才能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道歉。

05讓孩子學會適當的表達方式。
許多孩子罵人其實是對自己受到傷害的一種情感宣洩,父母應教育孩子以平和的心態看待與他人之間的磨擦,讓孩子學會寬容他人的過失。
父母要明確地讓孩子知道,一個人說話要文明,說髒話的孩子不是個好孩子,正面教育孩子改變這種行為,引導孩子用文明語言表達內心感受。
06配合一些小小的懲罰
如果在警告寶貝後,寶貝仍然說髒話,父母就要採取措施了。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寶貝停下他正在做的感興趣的事,讓他安靜地待上幾分鐘,不許說話,不許動。一旦向寶貝宣告了這樣的決定無論如何都要堅持,不能因寶貝的哀求或其他任何原因而輕易放棄原則,使孩子深刻地認識到說髒話會給自己帶來的不良後果,從而達到改正的目的。
其實,髒話是我們每個人生命的真實的需要,無關道德,僅關人性,而家長對待孩子說髒話的方式也關乎他的安全感、控制感和力量感。

家長和孩子一起觀察和體驗生活的過程中要逐漸幫孩子認識到,一個人怎麼說話,決定了他在別人眼裡是什麼樣的人。這是孩子成長中的一段經歷,別指望一朝一夕就能改變。但只要你內心堅定,以平和的心態對待這個問題,孩子有禮貌的語言就會越來越多哦。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67396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