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開學的哭鬧不能避免,為什麼還一定要費心準備分離適應

開學的腳步越來越近,各位爸爸媽媽也一定從開始的興奮變為了緊張,越來越擔心:我的娃到底能不能適應上幼兒園呢,萬一哭鬧起來沒完沒了怎麼辦?

爸爸媽媽們與其擔心,不如現在就開始行動起來,通過一系列準備工作,是完全可以減輕孩子入園分離焦慮的。

 

準備一:讓孩子相信

 

你只是暫時的離開

孩子最害怕的,就是依戀的家人一去不回。這樣的擔心會讓他們在你不在的時候緊張、焦慮、無法安心地做任何事情。如何讓孩子對你產生信任呢?你可以拿出幾天時間,循序漸進地和孩子練習分離。

從最開始的離開 2 個小時(你睡醒覺媽媽就回來了)慢慢到半天(吃完午飯媽媽就回來了)、全天(晚飯時候媽媽回來),讓孩子慢慢適應短暫地與媽媽分離。有幾個技巧:

1.最開始的分離最好是你特意製造的,而不是突發的,這樣才能從容地和孩子提前打招呼,然後保證能按時回來。

2.語氣儘量放鬆愉快,回來時告訴孩子:「我上完衛生間啦!」或者「我打完電話了」,來提醒孩子你可以說到做到。

3.離開前給孩子布置具體的任務8,會讓孩子更習慣和你分離。比如當你需要出門時可以說:「媽媽要上班啦,午飯的時候會回來,你來幫我開門!」孩子習慣了之後,送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更容易和他們建立固定的再見儀式(比如擊掌、飛吻、親吻手心等)。

 

準備二:放輕鬆

 

積極看待分離焦慮

孩子哭的時候,家長最擔心的就是孩子覺得「被拋棄了」,甚至留下心理陰影。但事實是:分離時適度的焦慮情緒其實是健康親子依戀的結果。就像學走路難免摔跤、學游泳難免喝水,學習獨立也要學會忍耐暫時的分離。

分離本身並不會導致任何心理問題,重要的是分離後孩子所處的社會心理環境 。

很多家長不放心孩子,其實是不放心老師。其實老師們都是經過專業學習培訓的,請家長們放心,老師在對待孩子的分離焦慮時會有自己正確的判斷和做法。否則,一旦家長對老師和幼兒園不信任,就會有很多行為將這種情緒傳達給孩子,如:

1.面容憂慮。

2.說話語氣中有明顯的不安。

3.平時在家再見一次就走了,到幼兒園卻千叮嚀萬囑咐,遲遲猶豫不肯走。

所有上述肢體行為,都在告訴孩子:

1.我不放心你。

2.我不放心這裡的老師。

3.我不放心這個環境。

相對的,幫孩子度過入園焦慮也很簡單,你可以:

1.信任老師和幼兒園。

2.說話的時候看著孩子的眼睛,保持微笑。

3.用平常的方式,平和應對孩子的情緒。

4.從容地和孩子再見,堅定離開。

當你自信地和孩子告別,輕鬆愉快地和老師交談,孩子得到的信息是:

1.這裡是安全的。

2.我可以信任這裡的老師。

3.媽媽相信我有能力面對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準備三:做好心理準備

 

孩子哭的時候不要驚訝

很多媽媽會困惑:我在家裡給她做了很多準備工作,和她讀了繪本、也練習了循序漸進的分離、我也信任幼兒園老師、做到了輕鬆愉快、走的時候很堅決,為什麼孩子還是哭得一塌糊塗?

是的,無論你多努力地和孩子一起為入園做準備,即使孩子前一天晚上答應得好好的,在上學路上都開開心心的,到真正分離的時候,還是會哭鬧,還是會哭鬧,還是會哭鬧。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請你做好心理準備哦。

很多研究結果也證實了這個現象:孩子看到家長離開時的反應,和家長之前做的任何行為、說的任何話都沒有關係,沒有關係,沒有關係。)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這樣,我為什麼要費那麼大力氣準備呢?直接簡單粗暴地送去不就好了?不用擔心,之前的準備工作並沒有白費,只是要在孩子完全冷靜下來、度過了最初的反應之後,才會顯現出效果。

雖然每個孩子的分離焦慮的強弱、早晚、和時間長短因人而異,我們無法避免孩子可能會哭這件事,充足的準備卻能幫助他們在哭過之後感到更安全,從而更好地和老師建立關係,更快地適應環境。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62258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