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應對家裡說個不停的「小話嘮」

家有「話嘮」孩子,讓家長有點兒招架不住。這類孩子的話匣子一打開就好像關不上了,大人不搭理他還不行。這可愁壞了媽媽們--這「話嘮」的架勢要是到了上小學還剎不住,可不就得在課堂上被點名了麼。「話嘮」孩子該怎麼引導呢?

【「小話嘮」自白:媽媽,你知道語言爆發期嗎?】

媽媽,還記得我的嬰兒時期嗎?那時候的我只能被你抱在懷裡或者躺在小床上,我睜著好奇的大眼睛打量這個世界,有很多想法卻不知道怎麼表達。

媽媽卻絲毫不介意我只會用哭聲、笑聲或者哼哼唧唧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會跟我說很多很多的話。終於有一天,我會開口叫媽媽了,會喊爸爸了,大人們都欣喜若狂。

嬰兒期的積累正在蓄勢待發,在經歷了簡短的、只蹦單字的階段後,我的語言爆發期就到來啦!我開始在大人們詫異的目光下說出連貫的句子。

你了解孩子的語言爆發期嗎?在這個時期,孩子會給你很多的驚喜

【你準備好迎接孩子的語言爆發期了嗎?】

當明白了寶寶「話嘮」的表現是因為語言爆發期的到來,對這個時期一整天說個不停的寶寶,爸爸媽媽該如何看待呢?

孩子語言的爆發期在3歲左右,所以大多數孩子都是在3歲左右開始嘰嘰咕咕說個不停,但這只是一個普遍的規律。對於個體來說,他們或者靠前,或者偏後,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孩子的語言要爆發,必定需要一個漫長的積累期,沒有這個積累期,爆發的力度是不會很大的。

而且,這個積累期積累的材料是什麼,孩子就會爆發什麼。在我們大多數人的觀念里,我們都傾向於在這個時期給予他一些簡短的語句與詞語,那麼孩子進入語言爆發期的時候,他自然爆發的就是短句和詞語。如果我們一直就是給予他一些成人每天都在表達的語句,那麼孩子爆發的就可能是這些語句。

【把握語言爆發期 讓孩子伶牙俐齒不「話嘮」】

伶牙俐齒不等於說話囉嗦,在孩子的語言爆發期,爸爸媽媽應該給孩子正確的引導,讓孩子能做到表達清晰到位,但不是「話嘮」。

充分把握孩子的語言積累期

上文提到,孩子在積累期聽到什麼樣的語言,在爆發期就會給你什麼樣的「驚喜」。如果爸爸媽媽在寶寶尚未學會說話的階段不多跟孩子聊天,那麼孩子的語言爆發期可能就會來得相對晚一些。同樣,如果你總說用「車車、飯飯、覺覺」等「兒語」跟孩子說話,孩子的語言爆發期估計也蹦不出多長多完整的句子了。

因此,爸爸媽媽教寶寶說話要儘量使用規範的句子和句型。此外,還可以多播放兒歌,嘗試教寶寶唱並讓他反覆練習;同時要隨時隨地讓孩子學習、練習使用語詞,比如指認家中的各種東西、外出時教給寶寶所看見的東西等等。

當孩子處於語言爆發期,應該多給孩子正向的鼓勵

別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雖說是語言爆發期,可畢竟孩子還處於學語言的階段,有時候會發音不準、用詞不當甚至會有點兒口吃。這時候,爸爸媽媽應該給予耐心而不是一味指正、批評孩子。否則孩子的積極性就會受到打擊,就再也不敢開口說這麼多話了。

多玩語言遊戲 變廢話為有效溝通

當孩子的語言爆發期到來時,他就會有一搭沒一搭地跟你聊個沒完,這讓家長備受困擾。其實,只要你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更有用的語言遊戲上,事情就好解決了。

比如讓孩子看圖說話,把已經講述過的故事複述出來,讓孩子自己學著講故事,背誦、唱兒歌或短的戲曲唱段、參加唱歌比賽、繞口令等,增強孩子的記憶力和理解力。

家長也可以為孩子創設一個有趣的情景,讓寶寶在遊戲中學習。例如讓孩子扮演醫生,給媽媽「看病」。在特定的場景下,讓孩子學會更有效的表達。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61723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