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她容易因很小的事情發脾氣,然後忍不住打人;我已經嘗試了不同的方法,不知道怎麼幫她糾正這個有情緒打人的問題。我儘量控制自己不吼她,儘量講道理,但他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隔天就犯,很難忍受。
我脾氣非常急,屬於一點就著的性格,可能從小受父母棍棒式教育影響。有一次孩子吃飯不認真,還哇哇大哭,我一把抓住他的衣領就把他提出門口,順手就把門關了。孩子在外面哭的很厲害。他才3歲多點,外面氣溫也就10多度。教訓完孩子,我覺得非常內疚。
早上都收拾好了準備去學校,你著急的不停催,他卻還在慢吞吞繫鞋帶;你讓他自己做作業,半個小時過後,作業本上一個字都沒寫。跟他說話總是左耳進右耳出,好好講道理他不聽,非要揍他兩頓就老實了。
......
面對調皮搗蛋的孩子,再冷靜的父母也有暴跳如雷的時候,總控制不住要吼孩子,甚至打孩子。當我們冷靜下來,看到寶貝耷拉著腦袋的可憐樣,又會對自己剛才的言行懊惱不已。
可當孩子們「熊」起來油鹽不進,怎麼說他都不聽,於是進入那種吼叫——崩潰——內疚的死循環。
為什麼教育孩子道理我們都懂,真遇到孩子犯熊了還是忍不住吼呢?
因為我們成長的年代,基本都是被吼大的。人一旦情緒失控,就最容易切換到自己最熟悉的模式。我們不喜歡曾經這樣被對待,但不自覺地,面對孩子,我們也成了那個自己討厭的父母。
然而,你越吼,他越不聽。要孩子聽話,更應改變的是家長的教育方式。
1 控制自己的情緒,承認孩子的脾氣
我們常常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忽視孩子的感受,這是很多父母及教師的一個弊病。
父母打著愛的名義,用父母的權威,期待孩子能夠言聽計從。一旦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並且固執的堅持或者犯了小錯的時候,就去威脅吼叫。
孩子在情緒激動時,聽不進任何意見。因為你在吼叫的時候,孩子的內心是被封閉的,因為心理保護機制會讓孩子進行自我保護。
當孩子耍性子不聽話時,可以嘗試著說:「你現在是不是有點生氣?」「你現在是不是有點不滿?」也就是替孩子說出內心的情緒。
年齡小的孩子,還不懂得正確表達、發泄自己的情緒,所當他們感到心情不悅時就會鬧彆扭。如果家長能幫孩子把情緒說出來,一來,孩子會感到被理解、被關心,隨之機會乖不少;二來,這也教會了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是一味的耍性子。
2 選擇正確的溝通方式
面對怎麼說都不聽的孩子,用「狠話」威脅他們,這是很多父母慣用的套路。
再不走,就把你一個人扔在這裡。
再這麼瘋跑,以後再也不帶你出門。
再敢頂嘴就打你屁股。
……
「狠話」一出,因為畏懼孩子立刻就有所收斂。但是,這個「大招」不能長期使用。使用的越頻繁,失效的也就越快。大聲威脅的次數多了之後,孩子就會習慣,看似在聽你說,其實注意力早已經游離到別處去了,根本不在乎你在說什麼。
3
這孩子怎麼都喊不動?
我都說了一萬遍,你怎麼就不聽?
上學要遲到了,催了十遍八遍的,怎麼還這麼磨蹭?
......
同樣是讓孩子早點去上學,不如就用一句話:給你5分鐘收拾,我看著你做!
4
對孩子的批評,就事論事
5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60314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