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就像象棋里的楚河漢界,馬路上的紅綠燈,都是規則,幼兒園區域活動也都應有合適的規則,這樣才能給幼兒充分自主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有計劃、有目的、守規則地進行區域遊戲,才能讓遊戲進行得更加順暢。
一般區域活動中的規則制定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內容,教師可結合自己班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遊戲水平制定相應的區域規則。
一、人數的規定
二、遊戲的玩法
三、遊戲中的注意事項
以下是小編搜羅全網為各位小主準備的區域規則牌,大都以圖文結合的方式且遵循上述規則內容,很適合中大班使用。
圖書區
美工區
益智區
建築區
表演區
音樂區
自然角
生活區
科學區
其他區
幼兒透過主題教學中的引導、探索、思考,隨著自己的構思、創意,將素材經過捏塑、排列、黏貼、組合等步驟與技巧,創造出一個具有意義的作品,並從中獲得肯定與成就感,相對的也建立了自信心。幼兒造形活動後的成品,在主題教學中是一個很好的凝聚點,它能豐富教室的教學發展,也能帶動教學情境的變化,讓整個主題再一次燃起延續的生命力(王文梅,2001)。教師也可透過幼兒造形後的成品,重新省思課程,家長可經由欣賞幼兒的作品,瞭解幼兒的發展與學習,對幼兒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幼兒透過主題教學中的引導、探索、思考,隨著自己的構思、創意,將素材經過捏塑、排列、黏貼、組合等步驟與技巧,創造出一個具有意義的作品,並從中獲得肯定與成就感,相對的也建立了自信心。幼兒造形活動後的成品,在主題教學中是一個很好的凝聚點,它能豐富教室的教學發展,也能帶動教學情境的變化,讓整個主題再一次燃起延續的生命力(王文梅,2001)。教師也可透過幼兒造形後的成品,重新省思課程,家長可經由欣賞幼兒的作品,瞭解幼兒的發展與學習,對幼兒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幼兒透過主題教學中的引導、探索、思考,隨著自己的構思、創意,將素材經過捏塑、排列、黏貼、組合等步驟與技巧,創造出一個具有意義的作品,並從中獲得肯定與成就感,相對的也建立了自信心。幼兒造形活動後的成品,在主題教學中是一個很好的凝聚點,它能豐富教室的教學發展,也能帶動教學情境的變化,讓整個主題再一次燃起延續的生命力(王文梅,2001)。教師也可透過幼兒造形後的成品,重新省思課程,家長可經由欣賞幼兒的作品,瞭解幼兒的發展與學習,對幼兒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59014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