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了裝飾而裝飾
注意環境創設的單向作用。主要表現為一些幼兒園的指導思想與創設方法不是從教育幼兒的角度出發,較多的是停留在幼兒園環境整潔、有序、美觀上。主要是為了裝飾而裝飾,完成布置任務,只追求外在的形式,而不注意發揮環境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
2.缺乏整體布局
環境創設內容的片面化。主要表現在內容都比較簡單、零散,缺乏整體布局意識,給人一種不平衡,不系統的感覺。例如:只注重物質條件的提供,不注重教育過程對環境利用的需要進行創設,這種片面的環境布置,極不利於幼兒的全面發展。
3. 只重視牆壁布置
環境創設的空間利用不夠充分。表現在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只重視室內和牆壁的布置,忽視幼兒園內其他空間對幼兒教育所隱藏的作用,使幼兒園環境教育的功能大打折扣。
4.成人「自編自導」忽略幼兒介入
環境創設只注重成人的提供,忽略幼兒的介入。為了環境布置的完美性,往往由成人「自編、自導、自演」,很少讓幼兒參與,只是讓幼兒充當教師布置環境的觀賞者,機械地接受成人的安排,這樣的布置過程,不利於幼兒思維的發展,個性和創造力的培養。主要表現為教師動手動腦多,幼兒動手動腦少,特別是一些教師觀念的滯後,環境創設在內容上過多重視作品的精緻、漂亮、完整。教師包辦環境普遍。教師大多根據自我的需要考慮環境創設。「我覺得這樣好看,」或「這樣不好看」,「小鴨子應畫的逼真」,「卡通畫不規範」,而沒有考慮孩子的提議及感受,沒有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因此造成教師設想計劃多,幼兒設想計劃少。純粹追求環境布置的結果。
5.捨不得更換
有的幼兒園由於開學初花了大氣力精心的布置了環境,因此捨不得更換,常常存在整學期無變化現象。即固定的多、變化的少等問題。
6.豪華包裝
幼兒園興起「包裝之風」,花高價購買了琳琅滿目的玩具,牆上包上軟軟的護墊,地面鋪的是厚厚的地毯,為孩子創設舒適、溫馨的環境,有些甚至連桌椅都用高檔的進口材料製成。為孩子創設舒適、溫馨的環境無可厚非,但過分追求精美、漂亮,會不會讓孩子遠離自然,無法接受自然的挑戰,違背了孩子的天性呢?
原因分析:忽視精神環境
1.將幼兒園環境創設主要理解為物質環境的創設,忽視或分割了精神與物質環境創設的關係。
物質環境固然重要,由於它具備直觀性、生動性、形象性,因此對教師來講,認為很容易被接受和掌握,於是,重視物質環境的創設而忽視了精神環境的創設。精神環境主要指環境中的人際關係。幼兒園的精神環境主要包括幼兒與教師,教師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的關係乃至幼兒園的園風,班風。良好的精神環境應是教師與幼兒建立起親切、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互助、友愛的夥伴關係以及教師的真誠相待、友好合作是幼兒最好的榜樣。
2.將幼兒園環境創設主要理解為空間的布置,設施設備的提供,而沒有包含材料,特別是幼兒活動的材料。
3.將幼兒園內環境創設主要理解為班級環境的創設。
4.將班級環境的創設主要理解為牆飾。
5.將牆飾主要理解為主(大)牆飾。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58520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