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聽說過有人把幼師的教育風格分為 「媽媽型」和「姐姐型」,也就是精心照顧型與平等相處型。
說法很有趣但也不無道理,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也不會有教育風格完全相同的幼師。
理智型與情感型
言語型與動作型
活潑型與文靜型
你是哪一款的幼師?
理智型 or 情感型
理智型
這類型的幼師喜歡給幼兒講道理,在教育活動中,這樣的教師總是告訴幼兒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為什麼應該,為什麼不應該。他們大多具有豐富的生活經驗,也比較擅長情理分析。
情感型
喜歡通過情感體驗來開展教育活動,在教育活動中,這樣的教師常常會表露自己的情緒情感,以此來感染幼兒,使幼兒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獲得情感陶冶。他們大多情感豐富,情緒的感染力強。
語言型 or 動作型
語言型
強調言語在教育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喜歡靈活地運用語音、語調、語氣的細微變化來傳達極為豐富、微妙的信息。他們大多擅長言語表達,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較強。
動作型
強調動作在教育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喜歡自如地運用略顯誇張且充滿童趣的身體語言來傳達信息。他們一般擅長造型藝術,如舞蹈、體操等,身體語言的表現力較強。
活潑型 or 文靜型
活潑型
這種類型的幼師組織的教育活動常常包含著輕快的節奏、活躍的氣氛和愉快的情緒體驗。這樣的教師一般性格外向,充滿朝氣,生活樂觀。
文靜型
這種類型的幼師組織的教育活動則體現出舒緩的節奏和祥和的氣氛。在活動中,幼兒常常流露出專注的神情。這樣的教師一般性格內向,沉著冷靜,教風穩健。
教育風格的形成
教育風格的形成需要一個探索和實踐的過程,如果準確來說的話不可以說每位幼師都有自己的教育風格。
因為,只有當一個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表現出獨特、穩定的教育行為表現,才能判斷其形成了相應的教育風格。
有些老師在教育活動中很少表現出個性化的方面,一味地模仿別人,別人怎麼做,他就怎麼做,就是缺乏獨特性的表現。
比如,一些老師在工作初期確實需要模仿經驗成熟的教師,就算是模仿,也需要鑑別和琢磨。
當模仿達到一定熟練程度之後,老師應能結合自己的實踐與探索情況,總結經驗和教訓,調整或改造所借鑑的部分教學風格與特色;
找到適合自己個性和特長發揮的教學方式與方法,並有意識地加以培育,從而使自己的教學風格逐步鮮明地表現出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58519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