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戶外運動環境創設|無拘無束地嬉笑玩鬧,才是童年該有的樣子

全景圖

整個戶外體育環境分為若干個區域:平衡區、攀爬區、投擲區、跳躍區、走跑區、戲水區、玩沙區、勞作區。

平衡區

沿著牆設置的木樁

輪胎盪橋

踩腳印

踩腳印

小小雜技員:借小傘保持平衡,穩穩走在獨木橋上.

採蓮藕:一個孩子采河裡的蓮藕,並交給在前面滾輪胎的孩子,再將輪胎推向目的地送蓮藕。

走跑區

紙板鞋

油漆健康小路

跳躍區

孩子們正在嘗試摸高。

攀爬區

小山坡:矮矮的小山坡適合托小班的孩子攀爬。

輪胎攀爬架:輪胎牆適合中班孩子攀爬。

鐵質攀登架

推著輪胎爬山坡

攀岩牆:攀岩牆難度較大,適合大班的孩子攀爬。

登高架

投擲區

彎管做的投籃架

綜合活動區

墊球遊戲:太空球懸掛,孩子們一起站在球架前玩墊球遊戲.

小松鼠:孩子來到障礙物前,雙腳併攏越過障礙物。

小傘兵:鍛鍊從高處跳下後再側滾的能力.

小小郵遞員:模仿郵遞員送信,在途中把信送到相應的數字或圖形信箱中.

肯德基宅急送:幼兒騎車按貨單送到相應小動物家.

幼兒透過主題教學中的引導、探索、思考,隨著自己的構思、創意,將素材經過捏塑、排列、黏貼、組合等步驟與技巧,創造出一個具有意義的作品,並從中獲得肯定與成就感,相對的也建立了自信心。幼兒造形活動後的成品,在主題教學中是一個很好的凝聚點,它能豐富教室的教學發展,也能帶動教學情境的變化,讓整個主題再一次燃起延續的生命力(王文梅,2001)。教師也可透過幼兒造形後的成品,重新省思課程,家長可經由欣賞幼兒的作品,瞭解幼兒的發展與學習,對幼兒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幼兒透過主題教學中的引導、探索、思考,隨著自己的構思、創意,將素材經過捏塑、排列、黏貼、組合等步驟與技巧,創造出一個具有意義的作品,並從中獲得肯定與成就感,相對的也建立了自信心。幼兒造形活動後的成品,在主題教學中是一個很好的凝聚點,它能豐富教室的教學發展,也能帶動教學情境的變化,讓整個主題再一次燃起延續的生命力(王文梅,2001)。教師也可透過幼兒造形後的成品,重新省思課程,家長可經由欣賞幼兒的作品,瞭解幼兒的發展與學習,對幼兒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57725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