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2歲的時候,有一次我跟小區裡面一位孩子已經上中學的媽媽聊天,她告訴我一個事實,讓我特別吃驚:現在的孩子都要上補習班,每天都要寫作業到10點以後,總之就是特別苦逼。
兒子3歲的時候,有一次見一位朋友,他家兒子上小學,他告訴我一個事實,讓我更加吃驚:他們班孩子都在上一個全國連鎖的知名補習機構,只有他們家孩子沒有上,最後為了不讓孩子吃一些「潛規則」的虧,所以他還是送孩子去上補習班了,孩子很不想去上,但是他表示很無奈。
我開始焦慮了,因為這是身邊熟悉的朋友告訴我的「事實」,而這些事實是大環境造成的,似乎我們自己無法改變,我們如果想要孩子在體制內上學,就得遵守和服從這些「事實」。
但是我不甘心,因為這些「事實」都是在假設,孩子都是「沒有能力」自己主動學習,孩子都是「沒有能力」自己主動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孩子都是「需要監督」「需要提前學習超越自己年齡的知識」才能在班上拔得頭籌。
於是,我養成了一個習慣,有事沒事就採訪身邊那些孩子已經上小學的朋友們。慶幸的是,有少部分朋友在堅持不管孩子作業,不送孩子上補習班,孩子成績依然名列前矛。
於是我開始進一步好奇,那些能夠主動完成作業,不上補習班,9點以前睡覺,而且考試成績從來不需要父母擔心的孩子,都有哪些共同的特點,而我分析最多的是,他們父母對他們的教育上又有哪些共同的特徵。因為這份好奇心,深度分析後,我發現他們的教育方法都有以下共同點:
1、信任孩子,有界限感,敢於放手
這些父母都認為,孩子的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所以他們會選擇信任孩子,讓孩子自己去對自己的作業負責。不會因為擔心孩子的成績,把自己放在主導地位,每天去「監督」孩子的作業完成情況,更不會因為孩子沒有按時完成作業,而對孩子大動肝火,批評指責。
有一位朋友告訴我,他們家孩子有一次玩得忘性有點大了,快8點了才開始寫作業,結果到了晚上9點睡覺時間(他們家的規定是9點上床睡覺),孩子的作業還沒寫完。當時他依然堅持按照之前約定好的作息時間,讓孩子上床睡覺。
第二天,孩子因為作業沒有完成,在學校受到了老師的批評,從那以後,孩子每天都是提前預計好時間,提前完成作業。
2、不看重作業和成績,注重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
這些父母都認為,孩子的學習興趣大於一切。
所以即使孩子的作業完成地並不好,即使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他們也覺得沒什麼,因為,每個人剛開始都可能犯錯,都可能學不好,這很正常。
但是只要孩子自己對學習有興趣,那麼到了開竅的時候,他自然會開竅,那個時候他就會迸發出無窮的能量去探究某一個知識點。
世界知名催眠大師米爾頓.艾瑞克森童年的時候,有嚴重的閱讀障礙,他常常數個小時就是在看字典,同學以為他喜歡看字典,卻不知道他不過是在找一個字,因不知道字典的排序,他每次都是從第一頁開始,逐個字逐個字地找。同學給他起了綽號「字典」。16歲的那個冬天,一天中午很冷,他待在地下室里用字典查一個字,突然間,仿佛一道白光照亮了整個地下室,艾瑞克森剎那間明白,原來字典是按照字母從A到Z排序的。雖然他自己的領悟晚了10多年,但是這讓他對英文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在無數次的逐字查詢的路上學了更多。
所以,孩子學得慢一點沒有關係,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有與學習內容聯結的獨特通道,如果大人過度關注成績和結果,很可能孩子這個獨特的探索通道就此關閉。
3、言傳身教,讓孩子從小懂時間管理的重要性
這些父母自己本身都有超強的時間管理能力,能把工作和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
他們會注重孩子精力的管理,要求孩子9點左右準時睡覺,保證睡眠的充足。他們不會擅作主張給孩子報很多課外培訓班填滿孩子的課後時間表,而是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後培訓班,同時留出足夠的時間去戶外運動。因為一個孩子只有有足夠的玩耍時間,才能有足夠的創造力和清晰的思維能力。
他們會注重孩子日常生活的條理性,比如列作業清單,列日常事務清單,貼在家裡醒目的位置。
他們會懂得抓重點,不會讓孩子同一時間學太多東西分散了精力,而是會每一個階段重點學某個東西,一方面減輕孩子的壓力,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學得更深。
4、鼓勵孩子大量閱讀
這些父母自己本身特別喜歡閱讀,也特別注重閱讀。基本上從孩子幾個月開始,就堅持親子閱讀,直到孩子可以自主閱讀。
我有一個朋友,孩子不到10歲,他給孩子買過的書已經上幾千冊,每年在孩子書籍方面的投入都上萬元。他告訴我,孩子的閱讀能力決定了孩子成績的好壞,因為不論是語文,還是數學,還是英語,和閱讀能力都息息相關。特別是數學,很多父母會認為跟閱讀能力沒有關係,但是很多孩子恰恰不是因為不會加減乘除丟分,而是因為看不懂題目,或者沒有理解到題目的正確意思丟分。
現在很多學生面臨「寫作難」的困境,大都是閱讀量太少。我有一個外甥女今年10歲,簡直可以用書蟲來形容,他爸媽甚至為了防止她近視,還要嚴格控制她的閱讀時間。她的成績也是班上名列前茅。她爸媽也是基本不管她的作業,至於作文,她從來沒有寫不出來的問題,因為她能寫的內容太多了。
5、將學習融入生活,讓孩子邊玩邊學
現在的孩子功課壓力大,玩耍時間本身就很少。如果可憐的課外時間再被各種課外班侵占,那麼孩子將沒有玩耍的時間。
所以這些父母非常懂得在生活中引導孩子學習,讓孩子邊玩邊學,甚至還沒有意識到在學習,已經不知不覺掌握了很多技能。
比如我一位朋友,他為了培養孩子的心算能力。每次去超市都會大方地給孩子50元買零食。但是他要求孩子每次買完零食後,這50元要剛剛好花掉,不能超也不能剩,並且不能用紙筆和計算器來計算價格。大家都知道,超市裡面的零食單價大都是到小數點後兩位數,而且小朋友買的零食單價都不高,所以這個心算難度相當大,所以他們家孩子的心算能力提升特別快,而這孩子一定也沒有想到,爸爸這是在幫他練習心算能力呢。
教育從來都不是拼「學習量」「作業量」,更多的是拼父母的人生功底。
想要孩子成績好,不是只有逼著孩子做作業每天熬到10點以後這一條路。
如果父母自身願意成長,願意去學習一些正確的養育方法,你也可以不用管孩子作業,同時也能讓自己的孩子成績拔尖。這五條方法你會了嗎?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55724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