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小撲克 童年大收穫

哇!這是什麼?高樓林立!售樓部的沙盤?完全是視覺衝擊!

手搭涼棚仔細觀瞧,咦,撲克牌,俗稱紙牌。

小小紙牌,竟有這樣的功能和視覺效果,這是哪位能工巧匠的傑作——幼師!幼兒園的老師們為了研究出更好玩,更能夠開發孩子智力、動手能力、專心能力、想像力等的區域投放材料,可是煞費苦心。為幼師點一個大大的贊!!

創意背景

日常轉班,發現班級的區域遊戲材料,多數班級都有撲克牌的投放,但很少看到孩子玩,一般固定思維是:撲克牌是一種幾人玩的遊戲,可是幾個小朋友在區域中玩撲克,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難道這簡單、整潔,能夠進入國際比賽的小物件,在幼兒園中沒有其它的玩法嗎?

是孩子毫無興趣還是老師的引領不到位?或者是老師也不知道如何玩?其他材料是否存在類似問題?如何才能讓材料吸引孩子並促進孩子身心發展呢?

集思廣益,頭腦風暴,讓智慧的大腦轉動起來。

教研:以紙牌的一物多玩為切入點的教研活動開展起來。

教研風暴

1、教研主題

撲克牌的一物多玩、巧玩。創思課程+思維導圖=頭腦風暴!研討如何培養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

2、目的

1)通過一物多玩,激發教師的創造性思維,集思廣益,激發潛能。

2)教師互助分析區域材料的價值,提高教師材料投放的適宜性。

3)讓孩子在區域活動中能夠盡情地釋放自己的智慧和潛能。

3、形式

互動體驗式,研討提高式。

4、信任度沒有建立起來

1)拋出問題:撲克牌還可以怎樣玩?

設計適合孩子身心發展的紙牌玩法,以級部為單位進行頭腦風暴,以圓圈圖的形式呈現討論結果。

主持人:在班級區域中,多數班級都投放有撲克牌,但普遍反應孩子對撲克牌不感興趣,參與度不高,是這個材料根本不應該投放在區域中,還是沒做到物盡其用?

今天圍繞撲克,一起來尋找它的價值點,以同級部為一組,討論適合自己級部孩子年齡、身心發展特點的撲克牌的玩法?

2)結果分享:思維導圖頭腦風暴

小班級部:分類,排序,搭建,拼畫,手工,比較等遊戲。

中班級部:排火車,數字接龍,比大小,搭建,猜牌,找相同,單雙數等。

大班級部:相鄰數,分合式,排序,釣魚 ,加減運算,英語學習,搭建,多米諾,配對等。

3)親自搭建:分組、合作、搭建、體驗

主持人:在小組結果分享中,可以看到,撲克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都是一種實用性非常強的玩具,關鍵在於投放過程中,如何把它的實用價值挖掘出來,引導孩子與其互動。

三組共同提到了一項玩法:搭建。那麼撲克搭建都有什麼具體方法、技巧呢?搭建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不同年齡段又比較適合哪些方法呢?接下來,老師們親自體驗吧!在體驗過程中,請小組內一起討論並在結束後分享。

4)體驗分享

搭建感受:靜——必須要安靜,心靜,有足夠的耐心去完成。

輕——要輕拿輕放,甚至走路、呼吸都要輕輕完成。

技巧提領:變形——撲克站起來,對於孩子來說,用折或者彎曲使之變形後,更便於搭建。

平鋪——用撲克牌平鋪在立柱上。

立式——可以採用三腳架立柱或者四方立柱。

幼兒能力發展:耐心、專注力、精細動作、合作意識、想像力等!

5、跟進

教研結束後,各班級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對原有的撲克牌操作材料進行了調整,以遊戲形式,讓材料真正會說話,能夠和孩子互動。

活動變得有趣後,孩子們的參與度也大大提高,老師的指導也變得省力,可以有更多時間去關注幼兒的活動情況。

孩子們參與活動的興趣日漸濃厚。老師們看到活動提升了孩子們的成就感、自信心、交往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的獨立性,展示出了合理運用材料的效果。

案例分享

又到區域時間啦,巧虎(化名)小朋友一如既往地選擇了他喜歡的紙牌,進行搭建活動,自從益智區填充了紙牌後,小傢伙似乎對紙牌非常感興趣,每次玩區域都會選擇益智區中的紙牌進行活動。

來,一起看看巧虎如何做個搭建師。

第一次搭建:

巧虎拿著紙牌,邊操作邊說「怎樣才能讓它站住呢?」。他把紙牌不斷地調整著造型,可是總是失敗,他在思考中,看到了撲克牌中有部分折過的紙牌能夠立住,「讓他們趴下疊高高吧(將折過的紙牌呈倒「V形」搭建)。」巧虎選擇折過的紙牌試著搭建,很快一幢高樓就誕生了,巧虎的臉上掛滿了笑容!

正在他沉浸在喜悅中的時候,小哲(化名)想要欣賞一下他的高樓,一下趴在桌子上,嘩啦,高樓倒塌啦!巧虎:「你要輕一點,你看,我的高樓都倒了。」,小哲:「那我和你再重新搭起來吧!」巧虎同意了!

第二次搭建:

兩人一起,分工明確,搭檔得默契十足,一人遞紙牌,一人搭建,輕手輕腳,合作得非常愉快。

高樓在兩個小傢伙的手中越搭越高,兩人圍著高樓轉來轉去,不時添磚加瓦。巧虎一下倚在桌子上,高樓又倒塌了,兩人停頓了一下。

小哲說:「不能碰到他們,不然就會倒了。」巧虎說:「碰到桌子也不行。」

兩人收拾了一下撲克牌,在桌面上再次自行搭建起來,只是這次,兩人自己搭自己的!啊呀!一不小心沒撘穩樓房又塌了。小傢伙看著倒塌的樓房有點不知所措,盯著看了一會兒。

兩個孩子靜靜地調整了自己一會後,還是沒有放棄,繼續重新開始進行搭建。

第三次搭建:

巧虎將紙牌拿在手裡,這次選擇了「L」形站立搭建,從最底層,一層一層的開始啦!搭建好第一座之後小傢伙又開始嘗試搭建第二座高樓。

可以看出的是,每放一張紙牌,他都小心翼翼,還不時提醒身邊的小哲「不要碰桌子啊」,終於在不懈努力下兩座樓房都搭好了,他興奮地和老師說:「老師,你看,我的高樓這次沒倒,我蓋的是最穩固的高樓!」,老師豎起大拇指,巧虎露出了開心的笑臉!

第四次搭建:教師的心理搭建,為巧虎的搭建代言。

1)在巧虎的系列探索中,能夠看到他是一個非常樂于思考的孩子,從讓紙牌站立,到紙牌成功搭建,在這個過程中,他不停地找方法,讓搭建更穩固。

2)在這個探索過程中,看到了巧虎的專注力,從開始到最終近40分鐘的遊戲時間,他一直投入在這一個遊戲中。紙牌搭建讓活潑好動的巧虎變得安靜、專注,實屬難得。

3)面對困難時不放棄,不暴躁,面對失敗時重新尋找更好的解決辦法,從失敗中站起,這是成長中難能可貴的品質。

4)通過巧虎,老師也做了反思:如何讓不動的,沒有生命力的材料動起來?有生命力起來?這是需要老師研究和親身體驗的。老師的第一步正確引導,為孩子們後續的智力、能力的延伸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就是「讓愛更多一點」的落地踐行。

思考提升

1.教研主任

1)大愛之心,需要智慧的大腦和敏銳的眼睛,才能夠及時地發現班級教育實踐中的問題,找尋解決之道,以點帶面開展教研活動,解決問題,和老師一起尋找最好的工作方法。

2)教研問題的持續性關注與跟進!教研活動的效果跟進很關鍵,教研活動中我們是否真正解決了這一問題,方法是否適宜有效,必須在實踐中去驗證。以學促研,以研促思,以思促發展。教師和孩子都需要擴散思維、張揚個性、規範行為。

2.教師

1)區域材料投放前是否對材料進行了價值分析?只有合理地分析其價值,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最適宜的玩法進行推廣,才會引發孩子的參與興趣。

2)有效地觀察幼兒的行為,在幼兒的行為中更有針對性地去發現孩子的發展階段。用專業的視角,引領孩子發展,用欣賞的眼光,感受孩子們成長點滴變化;用師幼平等互動的心態,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從而體驗幼兒教師獨有的職業幸福感!

從教師深度研發的撲克牌的遊戲中,孩子們學會了合作、輕拿輕放,他們建構的空間想像力也得到了鍛鍊;這個過程是孩子和老師一起成長的過程,是教師專業提升和孩子身心發展一起進步的過程,是一個教學相長、愛心守護的過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54766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